这几年,要说日系车在国内混得怎么样,用“芒刺在背”来形容,估计没谁会跳出来反对。自主品牌异军突起,电动车大举入侵,合资品牌整体压力山大,日系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乍一看到一汽丰田4月销量同比飙升32.1%,电驱化车型占比过半这组数据,说实话,着实有点出乎意料。
这情形,就好比班里一贯泯然众人的学生,冷不丁考了个前茅,让人禁不住嘀咕:这娃是顿悟了,还是照猫画虎了?
先瞅瞅这“猫”是怎么“画”的。一汽丰田能逆流而上,电驱化车型居功至伟。4月份,电驱车型销量占比超过五成,这比例,说实话,比不少造车新势力都亮眼。新款bZ5的预售价也颇有深意,直接卡在13万和16万这两个档位,明摆着要跟比亚迪们短兵相接。
不过,问题也来了,这个“电驱化”,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纯电,又有多少是靠混动车型来撑门面?毕竟,丰田的混动技术积淀深厚,在国内消费者心里也颇有口碑。要是大部分是混动,那这个“电驱转型”的成色,恐怕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来说说价格。13万起售的bZ5,配置单看起来挺诱人的,什么城区智驾辅助、JBL音响、车载香氛,一股脑儿全给安排上了。但细琢磨琢磨,这些配置真就是消费者的心头好吗?或者说,为了这些配置,消费者甘愿掏多少腰包?这背后,会不会也暗藏着一种“配置内卷”,一种“人有我优”的营销伎俩?
当然,一汽丰田的增长,也少不了老款燃油车的添砖加瓦。虽说具体数据秘而不宣,但亚洲龙、普拉多、RAV4荣放这些元老级车型,依旧是销量的顶梁柱。只是,在自主品牌不断推陈出新,甚至直接把SUV价格干到10万以下的当下,这些老将还能负重前行多久?
归根结底,汽车市场争夺的本质,还是性价比的比拼。消费者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们会用真金白银来站队。一汽丰田想要守住既有优势,单靠电驱化转型还远远不够,还得在产品力、价格、服务等方面下足猛药。
此外,日系车企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品牌形象的标签化。在不少人眼中,日系车约等于“省油耐用”,但同时也意味着“平平无奇”、“设计老派”。这种固有印象,在Z世代群体中尤为突出。想要打破这种壁垒,一汽丰田需要祭出更有新意、更贴合年轻人口味的产品和营销策略。
实际上,一汽丰田的这波逆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在对合资品牌一片唱衰之声中,我们是不是过于放大了“自主崛起”和“电驱化”这两个变量,而忽视了合资品牌自身的奋力一搏?
或许,一汽丰田的案例昭示着,合资品牌并非毫无胜算,关键在于能否找准自身定位,能否适应中国市场的瞬息万变,能否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的心声。
当然,这不过是4月份的成绩单,前路漫漫。一汽丰田能否乘胜追击,能否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稳如磐石,还有待时间来揭晓。但至少,它让我们窥见了合资品牌的一种可能,一种在逆境中奋力自救的姿态。就像在暗夜里看到了一抹星辉,纵然微弱,也足以给人以憧憬。这或许才是这件事最大的价值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