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开始整活了,比亚迪的汉L和唐L拿了个“年度十佳低风阻车型”奖。
讲真,这奖项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你上学时拿到的“学期卫生标兵”一样,听着牛逼,但又不知道具体牛逼在哪。但你仔细一看这事儿,就发现味儿不对了。汉L的风阻系数干到了0.212Cd,唐L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大型SUV,居然也做到了0.262Cd。
这数字背后是什么?是赤裸裸的战书。这是一场披着技术外衣的,掀桌子式的闪电战。
我们得先搞明白,车企天天挂在嘴边的“风阻系数”,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空气对你翻的白眼。你跑得越快,空气的白眼就翻得越狠,阻力就越大。而比亚迪这次不是在降低风阻,是在教空气做人,让空气的白眼翻不起来。汉L这0.212Cd,基本上就是给车身穿上了一件修仙小说里的“流云法袍”,空气还没来得及反应,车已经过去了,只留下一句“我是谁?我在哪?”。
这在行业里,属于典型的不务正业,或者说,是把副业干成了主业。
以前大家怎么造车?堆料。你三块屏,我四块屏;你8155芯片,我直接上8295;你沙发彩电,我直接给你整成KTV包房。这是常规战,大家在一个规则里玩儿,比谁嗓门大,比谁更能吹。
但比亚迪现在不这么玩儿了。它直接釜底抽薪,开始卷物理规则了。这就很流氓。
就好比武林大会,大家都在比谁的降龙十八掌打得更响,谁的独孤九剑耍得更花。结果比亚迪上台,直接掏出一把加特林,对着天空喊:“大人,时代变了。”然后它并没有开枪,而是掏出一本《空气动力学入门》,说,我们来比一比谁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小。
同行都看傻了。
这还怎么玩?你还在研究怎么把马力加大,人家已经在研究怎么让马儿跑得更丝滑了。你还在给马喂最好的草料,人家直接给马换上了溜冰鞋。这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尤其是唐L,这才是最骚的。
SUV,特别是中大型SUV,在空气动力学上就是天生的“困难户”。它的造型就决定了它是个迎风面积巨大的砖头,你让一个砖头拥有跑车的风阻,这本身就违反祖宗之法。传统观念里,买SUV的人,就是默认接受了它高油耗、高风噪的“原罪”,为的就是那个大空间和通过性。这是一种用能耗换空间的“契约”。
但唐L把这个契约撕了。它把风阻干到0.262Cd,等于是在所有同行脸上写了四个大字:你们不行。
它在告诉所有准备买大七座SUV的家庭:诶,你们不用再忍受开船一样的油耗了,鱼和熊掌,我全都要。
这对于其他还在死磕空间和内饰的品牌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些零点零几的数字变化没那么敏感。你跟我说技术,说CFD仿真,我听不懂,我脑子里只有电费和油价。
但你把这些高大上的技术,翻译成我能听懂的人话时,那个冲击力就来了。
汉L零百加速2.7秒,唐L是3.6秒。这性能,放在过去,是百万级超跑的专属领域。但同时,它们的亏电油耗,一个3.9L,一个4.9L。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是一个肌肉猛男,饭量却跟林黛玉一样。一个雷电法王,用的却是五号电池。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才是最致命的。它彻底颠覆了“高性能=高能耗”的旧世界法则。
卷死他们!必须的!
过去我们以为,决定电动车续航的,是电池。所以大家拼命加大加大加大电池包,把车底盘塞得跟个充电宝仓库一样。
现在比亚迪告诉你,错了。决定续航上限的,除了电池,还有空气。
这就像打游戏,你一身神装,攻击力爆表,结果出门被一级小兵给干掉了,为什么?因为你敏捷是0,小兵打你全是暴击。风阻,就是那个看不见的敏捷属性。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车比成游戏角色,但讲真,现在车圈这魔幻程度,不修仙真的解释不了。
所以,汉L和唐L拿这个奖,根本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环保,也不是为了炫技。它的潜台词只有一个:我要重塑20-30万级市场的所有规则。
它把一个过去只有保时捷、奔驰这些豪华品牌才会在发布会上重点强调的“玄学”参数,直接拉到了大众消费市场,并且做到了极致。
这就等于,它在消费者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以后你买车,除了看空间、看内饰、看加速,你还得问一句,“诶,你这车风阻系数多少?”
一旦这个问题被普及,那对很多造型方正、不注重空气动力学的品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我还没用水滴打击你,你自己先把自己拍成了砖头。
当然,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在市区里天天60码龟速行驶的人来说,这点风阻优化带来的能耗节省,可能还不如你少踩一脚刹车来得实在。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战争,很多时候打的就是“象征”。
所以,这玩意儿真正的核心价值,不是一年能给你省多少电费,而是在你和朋友吹牛的时候,能多一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词汇,去碾压那些只懂“马力”和“扭矩”的旧时代遗老。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