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太火了!性价比太高了!自研芯片太牛了!但我们先不聊车,我们先聊点别的。
早在新能源汽车的蛮荒时代,小鹏就被认为是那个最像特斯拉的,无论是从对于智驾的追求还是产品定位的角度,小鹏P7也是最早能给予特斯拉Model 3一定压力的竞品。
但是今天的小鹏汽车带给行业的认识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其实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动且痛苦的促成的。
促成这样的改变主要由两件事推动:
第一件,由于早年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的需求和心智并未成熟,智驾的领先和对于技术的追求,短时间内无法带给小鹏足够的销量。
简单说,小鹏最长的长板,对于把车卖出去这件事,帮助不大。
第二件,就是小米的入场。
虽然这个时候的小鹏P7早已经不是Model 3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同类型的竞品也已经层出不穷,但是小米的入场给了小鹏最后一击。
这让小鹏做的最好的产品,彻底无法在原来的市场正面迎敌。
那怎么办呢?小鹏也做了两件事。
第一,25万级的市场竞争不过,那就直接下沉到20万以下,实现价格错位;
第二,比起过去的在参数上见长短的竞争方式,小鹏在产品上引入了另一个维度,那就是围绕“家庭”这个概念,另辟蹊径。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是,小鹏G9追求的是豪华车的体验,对标奔驰、保时捷,产品标语是要做“5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现在,小鹏G7的标语是“智能家庭SUV”。
产品配置不追求最好,只要能足够满足家庭需求。
插个题外话,面向“家庭”这个维度,友商早已经捷足先登,但是理想的“家庭”还是太贵,非一般家庭所能企及,而零跑的“家庭”又显得平庸,不帅不酷。
这其中空当,是小鹏再打“家庭”牌,仅剩的机会。
然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去年11月份,小鹏P7+横空出世。一款颜值帅气、空间巨大、科技领先、价格骨折的产品,很顺利在20万不到的市场做出了差异化;
7个月以后的今天,小鹏G7也复制了相同的思路和打法。
如果仔细看小鹏G7这款产品,就会发现它并没有过多的娱乐大屏幕,副驾也没有腿托,跟别说女王座椅……
当整个行业都在卷他人所卷,小鹏却在这些容易博眼球的配置上相当克制,因为它们和家庭本身的需求,并无过多关系。
新思路有了,但2025年的市场却更残酷。
当小鹏P7+接棒小鹏P7,就能与特斯拉Model 3再较高下了吗?
客观说,透过销量表现来看,依然是没有的,直到今天,特斯拉Model 3所在的细分市场,能够说完全媲美甚至超越的,依然只有小米SU7。
所以,当小鹏G7上市价格出来的那一刻,发布会现场兴奋的叫喊声,无不萦绕着对于产品大卖的赞叹与期许。
而冷静下来,G7短时间还无法撼动Model Y常态3万辆的月销表现,尤其是当定位相似的小米YU7,已经在一周前,提前吃下了24万张锁单订单。
但小鹏的三年沉浮、壮士断腕、辗转腾挪,依然是值得的。
因为它让小鹏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块荆棘之地,重新站住了脚;让一个在3年前曾被抬进ICU,一度从年销冠沦为二流新势力的企业,重新被放在了和特斯拉与小米相提并论的位置。
最让人开心的是,小鹏追求技术的底色依然没变。
小鹏G7依然是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产品,它有小鹏自研的AI图灵芯片、体验最领先的智驾和智舱,有和华为联合研发的AI HUD,还有在这个价位没人做到过的AI底盘……
我们看到,尽管曾经凝视过深渊,但小鹏依然在这个强者如林,甚至是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的行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值得褒奖,赞叹与期待的。
因为重新来过的第一件事,就是得先活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