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

最近大家聊起买车,是不是感觉风向变得特别快?

以前咱们一说起买车,脑子里蹦出来的多半是大众、丰田、本田这些牌子,感觉买了心里踏实,开出去也有面子。

可就在2025年刚过了一半的时候,一个数据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我们自己国家的汽车品牌,也就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一下子冲到了64%,而那些我们熟悉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被挤得只剩下36%了。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现在市面上每卖出10台车,就有超过6台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

想当年,合资车最风光的时候,可是占了七成以上的市场,德系、日系两大阵营,随便一个都能拿下五分之一的地盘。

现在这个局面,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难道那些在中国市场风光了几十年的外国品牌,真的就不行了,要被咱们自己的品牌彻底赶超了吗?

这半年里,面对国内车市又是打价格战,又是拼命搞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双重压力,这些合资车企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是真的一蹶不振了,还是在悄悄地憋着什么大招呢?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其实,看事情不能只看一个冷冰冰的总数。

那个36%的数字,听起来确实有点惨,好像合资品牌集体考了个不及格。

但你要是把这份成绩单拿近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里头大有文章。

并不是所有合资品牌都在走下坡路,恰恰相反,那些我们最熟悉的“老大哥”,比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通用还有广汽丰田,它们的销量反而在增长。

你听听这数据: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接近3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上汽通用卖了24.5万辆,也增长了超过8%。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虽然整体平均分下来了,但班里的几个尖子生不但没退步,反而考得更好了。

这种现象,说明合资品牌内部正在发生一场大洗牌,强的变得更强,而那些跟不上节奏的,就真的危险了。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在大家都在喊难的大环境里,这些头部合资品牌凭什么能做到逆势增长呢?

说白了,就是他们终于学会了“看清形势,灵活应对”。

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接地气的打法。

首先就是在价格上做文章。

上半年车市的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很多合资品牌也加入了进来,但他们的玩法更聪明。

他们搞起了“一口价”销售模式,比如广汽丰田的锋兰达和威兰达,上汽通用旗下的新能源车,直接给你一个实实在在的最终价格,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优惠和套路。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这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件大好事,你再也不用为了几千块钱跟销售磨破嘴皮,可以把心思踏踏实实地放在产品本身好不好上。

在此基础上,大众更是狠,直接给旗下的燃油SUV推出了整车终身质保的政策。

这招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人的心,毕竟对很多人来说,燃油车还是他们的首选,这个政策无异于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合资巨头心里很清楚,燃油车是他们的根基,是销量的基本盘,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所以他们还想出了一个新招,叫“油电同智”。

意思就是,你们不是喜欢新能源车上的大屏幕、智能驾驶辅助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吗?

行,我把这些东西也装到我最经典的燃油车上。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比如上汽大众新出的途观L Pro和帕萨特 Pro,就是这么干的。

效果立竿见影,途观家族上半年卖了9万多辆,帕萨特更是卖了快12万辆,稳稳地守住了自己在中型车市场的地位。

说完了他们怎么守住“老阵地”,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新战场”——新能源领域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就是新能源车在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50%。

这意味着,买新能源车的人已经比买燃油车的人还要多了,一个新时代真的到来了。

过去我们总觉得合资品牌在搞电动车这件事上慢吞吞的,像个反应迟钝的老人家。

但今年,这个“老人家”好像突然醒过来了,开始发力了。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一个关键的变化是,他们不再自己埋头苦干了,而是积极地跟我们国内优秀的技术公司合作,把最新的技术、最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功能,快速地应用到自己的新车上。

比如说,广汽丰田推出了一款叫铂智3X的电动车,竟然把通常只在三四十万豪车上才有的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系统,用在了一款售价不到15万的车上,这在合资品牌里是头一回,结果车子一上市,订单就哗哗地来,已经超过了3万台。

还有东风日产,他们出了一款叫N7的新车,主打的就是极致的舒适性,那个号称“AI零压云毯”的座椅,加上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上市不到两个月,大定就突破了2万台。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月卖个六千多台,跟我们自主品牌那些动辄月销几万的爆款没法比。

但这个数字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就像是在一场艰难的比赛里,合资品牌终于打进了第一个球。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它证明了,只要合资品牌肯放下架子,认真造出来的电动车,中国的消费者是愿意接受和购买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销量数字,更是市场信心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大众、通用、丰田这些汽车巨头,都已经公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几年,将会有几十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像下饺子一样被推向市场。

更厉害的是,他们还研发出了能把造车成本降低四成、研发速度提升三成的新平台。

这说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反攻,已经从过去的“小打小闹”,进入了大规模总攻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当然,任何深刻的变革都伴随着阵痛。

2025合资车企半年报:份额跌至36%,市场表现如何?-有驾

我们看到的这些亮点,其实是合资车企在经历“刮骨疗伤”之后的结果。

这两年,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也不得不面对降价、利润下滑、工厂减产甚至裁员的巨大压力。

但在这些挑战面前,真正的强者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开始了彻底的自我革新。

为了能更快地响应中国市场的变化,一汽-大众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把整个公司的内部工作流程全部重新设计了一遍,让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大大提高。

丰田为了造出更懂中国人的车,破天荒地设立了“中国首席工程师”的职位,把新车开发的拍板权,更多地交给了中国的本土团队。

日产也公开表示,未来要在中国追加上百亿的投资,专门用于研发,并且授权中国团队主导新车型的开发。

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是合资品牌为未来竞争准备的最重要的“弹药”。

所以,当我们再看到36%这个市场份额时,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它表面上看起来是衰退的迹象,但如果深入了解他们背后所做的这一切努力和改变,你会发现,这更像是在为下一次的腾飞,进行着有力的蓄势和积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