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配激光雷达+华为ADS 4,新款岚图知音实车曝光,最长续航901km
901公里。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了所有纯电焦虑者的胸口。
它不是某个实验室里的未来构想。也不是需要牺牲空间、舒适换来的极限堆料。它是2025款岚图知音,摆在你面前的现实。
成都车展上,它就这么静静地停在那里。
没有夸张的展台,没有喧闹的舞美。
可你走近——
激光雷达在车顶微微凸起,像一只冷静的眼睛。
它不声不响,却在扫描整个世界。
而它背后,是华为ADS 4的深度赋能。
不是“支持”,不是“可选”。
是全系标配。
这在20万出头的纯电SUV里,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花20.29万元起,就能买到目前市面上最接近“自动驾驶”体验的量产车之一。
不是噱头。
是实打实的高速领航、城市NCA、自动泊车……
它能自己上高架。
能识别加塞。
能在复杂路口精准变道。
你敢信?
这是一台“家用车”该有的配置吗?
或许该重新定义“家用车”了。
外观上,它依旧克制。
黑色蜂窝中网,贯穿式LED灯带,发光LOGO——
这些元素你我都见过。
但组合在一起,却有种沉静的力量。
不张扬。
却无法忽视。
4810毫米的车长,2925毫米的轴距。
数字背后是空间的从容。
后排跷二郎腿?轻松。
放倒座椅躺平?没问题。
可真正让人动容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细节。
比如,车顶那颗激光雷达——
它不是后期加装的累赘。
而是从设计之初,就融入车身线条的一部分。
没有突兀感。
只有功能性与美学的平衡。
这才是高端。
不是堆料。
是融合。
内饰,依旧是岚图的“极简主义”。
但这次,多了些温度。
拉丝面板取代了部分塑料。
触感细腻。
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 + 15.6英寸中控大屏。
双联屏?不。
它选择了一种更独立、更专注的布局。
系统是HarmonyOS。
流畅。
丝滑。
应用生态丰富。
20扬声器音响——全系标配。
注意,是标配。
不是顶配才有。
这意味着,哪怕你选择最入门的单电机版本,也能享受剧院级听觉体验。
这很罕见。
更罕见的是,四驱车型还支持模拟声浪。
电动机本无声。
但人类对速度的渴望,需要声音来回应。
于是,工程师用算法,还原了那种血脉贲张的轰鸣。
不是欺骗耳朵。
是满足灵魂。
动力——
单电机:230千瓦,395牛米。
百公里加速6.8秒。
日常通勤?绰绰有余。
高速超车?游刃有余。
双电机:405千瓦,770牛米。
百公里加速4.3秒。
这已经不是“够用”的范畴了。
这是性能车的门槛。
可它不暴躁。
它安静。
它平稳。
它把狂暴的动力,包裹在优雅的驾驶质感里。
续航——
三个版本:600公里、650公里、901公里。
901。
又回到这个数字。
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北京到上海,中途无需充电。
意味着周末跨省出游,不再计算充电桩的位置。
意味着“里程焦虑”这个词,正在变得过时。
而这台车的起售价——
20.29万元。
你没看错。
不到21万,你能买到:
激光雷达 + 华为ADS 4 + 901公里续航 + 4.3秒破百 + 20扬声器音响。
这组合,像不像一场“降维打击”?
传统豪华品牌还在谈品牌溢价时。
岚图,已经把尖端技术变成了“标配”。
这不是性价比。
这是重新定义价值。
我们总在讨论,中国品牌何时能“弯道超车”。
现在看——
也许根本不是“弯道”。
而是直接开辟了新赛道。
当别人还在优化发动机时。
我们已经在重构“汽车”的定义。
它不再只是代步工具。
而是移动的智能空间。
是第三生活场景。
是技术平权的载体。
岚图知音,正是这样一个符号。
它不完美。
比如,车机语音偶尔延迟。
比如,城市NCA在极端路况下仍需接管。
但它代表了一种方向。
一种“把高配做进标配”的决心。
一种“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前沿科技”的野心。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这台车时。
我们其实在谈论什么?
是续航?是智驾?是性能?
不。
我们在谈论——
技术,何时才能真正服务于人。
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玩具。
901公里。
4.3秒。
华为ADS 4。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
是一股暖流。
它在说:
未来,不该那么贵。
未来,本该属于每一个人。
而岚图知音。
正试图,把它变成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