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本田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最近掏出来一个叫WN7的电动摩托车,英国定价一万三英镑,换算一下,十二万五千块人民币。
这个价格,这个产品,就突出一个魔幻。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想过来递根烟问问总设计师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
本田,这个曾经靠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无数少年热血沸腾的品牌,现在搞出来一个“Be The Wind”——化身为风。听起来很浪漫,对吧?但你仔细看看参数,130公里的续航。
诶,这就很尴尬了。
你化身的这是什么风?一阵微风?从北京朝阳区到海淀区,一个来回,这阵风就得找地方歇菜了,得插上管子吸能,不然就得推着回家。这不叫化身为风,这叫被风化。这哪里是“Be The Wind”,这简直是“Be The Grandson of the Charging Pile”,充电桩的亲孙子。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个产品,这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
首先,这个价格,十二万五。我作为一个俗人,第一反应是这个钱我能买什么。一辆配置不错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能坐四个人,带空调,能遮风挡雨,续航至少五百公里起步。或者,我能买好几辆国产电动摩托车,组个车队,每天换着骑,体验不同的“微风”。
但本田告诉你,不行,你得花十二万五,买我这个。为什么?因为我是本田。
这就是品牌玄学的力量,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就像有人会花几倍的价钱买一个印着logo的帆布包一样,买的不是包,是信仰,是“我跟你们不一样”的身份牌。本田就是在赌,赌市场上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钱多,他们爱本田,他们还想表现出自己很环保,很前卫。WN7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件挂在星巴克门口的、最昂贵的时尚单品。
然后我们看技术。什么18kW水冷电机,100牛米扭矩,媲美600cc。听着很唬人,对吧?电动爹的瞬间爆发力确实顶,红绿灯起步能让旁边的法拉利都愣一下。但这就像修仙小说里的禁术,威力巨大,但用一下就空蓝。你爽了那一下,然后就要开始里程焦虑。你的每一次拧动油门,哦不,电门,都像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
这根本就不是造车,这是在对所有骑摩托车的人进行一次智商筛选!
真正的技术是什么?是解决问题。当下的电动车,核心问题就两个,续航和补能。本田WN7用一个130公里的续航,给了你一个30分钟快充的解决方案。
这操作,典中典。
我给你构建一个场景。你,一个中年男人,周末骑着你十二万五的WN7,想去山里感受一下“化身为风”。你骑了六十公里,到了山脚,仪表盘开始闪红灯。你慌了,打开手机地图,发现最近的CCS2快充桩在三十公里外的县城。你小心翼翼地滑过去,找到了充电桩,插上枪,然后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周围对你指指点点的大爷大妈,等半个小时。这半小时里,你思考人生,思考消费主义,思考本田设计师的精神状态。等你充到80%,你突然意识到,你回家的电也不太够了。
这哪里是骑行?这是“道诡异仙”里的修炼,每一步都充满了劫数。
说真的,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把我的旧油车卖了,这油价实在是有点顶不住了,但一想到电车这续航就头大。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电动摩托车的实用性关键也不在本田实验室,而在外卖小哥。你什么时候看到外卖小哥集体换上WN7了,那这个市场才算真的成了。人家外卖小哥的电瓶车,都是可拆卸电池,两块电池循环用,一块在车上,一块在充电,无缝衔接。那才叫生产力工具。
本田这个,更像是一个玩具。一个昂贵的,需要小心伺候的,镶着金边的压缩饼干。它给你画了一个风和自由的饼,但这个饼的保质期只有一个半小时。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对比亚迪有点不公平,人家至少没把一个大号充电宝卖到飞升的价格。
现在的汽车市场,或者说两轮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当国产厂商把价格打到地板,配置堆到天花板,用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方式掀桌子的时候,本田端上来一盘精致但吃不饱的法式小点心,还卖出了龙虾的价格。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慢,或者说,是一种来不及转舵的巨大惯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或许本田压根就没想把这车卖给普通人。这就像奢侈品的限量款,它的目的不是走量,而是树立一个标杆,告诉世界:“看,我本田也会造电动的,而且造出来就这么贵,这么有格调。” 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它是在给自己的品牌金钟罩铁布衫上再镀一层“科技”和“未来”的金粉。
但能成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对于一个真正的骑士来说,摩托车的灵魂在于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一箱油能跑几百公里,加油站遍地都是,说走就走。而WN7所代表的这种“被续航束缚的自由”,听起来本身就是个笑话。
所以这车到底卖给谁?答案是,卖给那些觉得哈雷太吵,又觉得特斯拉两轮版太low的,钱多到没处花,就想在星巴克门口证明自己环保理念的中年男人。
齐活了。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