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个牌子,尤其是这两年,走得真的不一样了。不知道你察觉没,仰望U8L鼎世版刚刚上市三天,订单就破两万。这数字,估算还稍微带点样本少的成分,但也能明显感受到市场对它的热烈反应。
我坐在办公室里看盘,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车的表现绝对不一般。外形一看就得劲,前脸鼎字造型配合99颗灯珠的大灯,别说是看着帅气,就是辨识度极高。你要问我:谁会愿意为这样的造型掏128万?我觉得,算是一种贵在品味的体现吧。毕竟这个价位对不少普通用户来说,是把稀有感当门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了一个细节,车内那块无比奢华的黑胡桃木和柚木,实际上成本可能只占到整车的百分之一,但配搭在这里,感觉是整个车的魂。你说,这是不是和我们买房,装饰用料一样,贵在心思和体验?有点像我朋友开豪车,总喜欢抱怨油耗,但其实他们更在乎那份尊贵感。(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在想:国产这么多品牌折腾,为什么仰望能在不依附豪华品牌名头的情况下,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和路虎揽胜、奔驰G相比,U8L的优势在哪?我觉得实操差别还是挺明显的。你开过去觉得大气?是的,但它还能像家里那台5年前的家用车一样平顺?不然你怎么能说硬气这一点?我观察了它的车身尺寸,5.4米长,轨道长度达到了3200多毫米(估算体感),这对实际日常开来,意味着转弯确实比小车麻烦,停车也得大心点。
说到安全,从供应链上看,仰望用了全铝大车架,碳纤维占比34%,比起大多数钢制车身要轻上不少,刚度也更强。硬气的另一面是它的安全配置:14个气囊、碳陶刹车盘,真有点稳妥到爆的意思。对比另外一款同级别的车型,像某些百万级合资企业,就没用这么硬核装备,让我不禁怀疑:国产在安全方面是不是追得更快,也更舍得下血本?这个舍得我其实也有点打折扣——毕竟,安全配置越高,成本越高,最终还得消费者买单。
说到科技,仰望U8L的潮气也是让我点赞的。它配备了易四方和云辇-P两大核心技术。你可能会问:这两技术具体啥?我猜测:大概是自家的智能驾驶系统和云端交互方案,像那种一键放歌,自动泊车,甚至是原地掉头这种操作,简直就像平常开车在家门口玩遥控车一样轻松。我觉得这点挺反人性的——以前我们开车要费点脑子,现在一键操作,瞬间就变成了司机的假象。
讲真,续航1200公里听起来就像电视剧里铺陈的远古神兵,但实际上,俺们人都知道:这续航数值是在理想状态下算出来的,实际用起来,油耗(或电耗)一定会打折。那会不会是忽悠指标?我心里还是存点疑问。比如:百公里成本?我粗算了一下,电动车的能耗在20kWh/100km左右,折算成电费,按0.6元/度(体感),大概12-15元。而燃油车呢,按平均百公里油耗8升,7元一升,成本在56元左右。也就是说,续航长可能在安全感上占了先——但实际体验,比起数据差距,用户更关心的是运行中的实际成本。
说到这,我忍不住想:国产品牌带来的是新玩法,反正我觉得他们在安全和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经摆脱了想靠价格战拼的老套路。这个车的配置,像个机械+智能的复合体,既有硬气的硬件支持,也有潮气的技术潮流。你觉得:未来的豪华硬派越野,真有可能全部交给国产品牌?还是说,最终还是要看这个系列能不能走得远?
对了,刚才我跟修理厂的老李扯过天,他随口说:这个车,东西挺丰富的,但你生产这些‘豪华’配置,压缩在成本里不是少数。我笑了,心里想着:这就像做菜,香料多了,味道绝对丰富,但做出来后,还是得靠厨师拿手。未来仰望的路,可能也是这么一段调料满满,却又得靠底子扎实的过程。
说到体验,你会不会觉得:一台车的豪华感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用料、用心的细节。比如那块看似普通的挡把,手感就很关键。你试过那些豪车,简单的按钮、旋钮,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触摸点。我突然想到,原本以为只会看外形,没想到内里这些细节反而让我更有归属感。但问题来了:豪华到底能持续多久?那份潮气能跟得上市场的变化么?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还有点疑问:这么多硬气和潮气,是不是会让车变得太忙了?有点像个玩具堆满桌子,虽然看得很炫,可用起来会不会反而越用越麻烦,这句话我没太想过,有点猜测:高科技会不会变成负担?
回头想想,它的设计初衷是让驾驶和乘坐更安全、更舒适、更有尊贵感。我想,如果价格再合理点,或者未来的维护成本能控制得好,其实大部分土豪色彩的硬派越野,可能真的会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让我挑一句话点评这个车,可能就是:它就像一杯浓烈的浓缩咖啡——香气十足,回味无穷,但喝多了也会苦涩。你说,豪华硬派越野,结束了无趣的能用就行后,真正走入极致体验这个阶层,还差哪一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