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显600公里,实际跑不到300公里就趴窝? 有车主在39度高温下以130km/h速度测试,结果续航直接腰斩!官方数据和你实际用车之间,隔着一整个‘理想路况’的差距。 ”
你刚买电动车时,是不是也盯着那个CLTC续航数字心里美滋滋?心想这下跑长途再也不慌了。 可真等到夏天跑高速,仪表盘上的电量掉得比手机刷短视频还快。
先说说高温这个“隐形杀手”。实验室里测续航,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但现实中的夏天,路面温度轻松突破50度。
电池最怕热,温度一到38度,续航平均掉31%。 这还没算上空调的耗电,夏天开车谁能不开冷气? 一套空调系统全力运转,每小时能吃掉3度电,相当于续航里程的25%到30%。
车停着不动也在掉电。太阳底下暴晒一小时,电池温度飙到50度以上,管理系统为了护电池,会自动限制输出功率。
等你坐进车里,明明电量显示满格,可一脚电门下去,加速感却软绵绵的。
高速行驶则是另一重暴击。 风阻这东西,速度翻倍,阻力翻四倍。 60km/h时风阻只占阻力的小头,可一到130km/h,它就成了耗电主力,能占到总阻力的80%。
电机得拼命工作,才能对抗那堵看不见的“风墙”。 实测数据表明,城市里电耗15度/百公里的车,高速上轻松突破20度,涨幅超过33%。
2025年有机构做了个大规模测试,51款电动车在39度高温加120km/h速度下,续航达成率普遍只有60%到70%。 如果把速度提到130km/h,情况更惨,标称600公里续航的车,实际能跑250到300公里就算不错了。
不同车应对高温高速的能力天差地别。流线型轿车风阻系数能压到0.,而方头方脑的SUV常常超过0.。 别看这0.1的差距不大,高速上却能拉开几十公里续航。
技术好的品牌,比如用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电控系统更聪明,高速电耗增幅能控制在20%左右。 但普通车型可能飙升40%以上,这就是实打实的科技鸿沟。
车主们也不是只能干瞪眼。 夏天充电时,先用手机APP远程开启“充电预冷”功能,让电池降温10到15分钟,充电效率能明显提升。
胎压也是个关键细节,夏天胎压调到2.1到2.2巴之间,滚动阻力小了,续航就能多撑一会儿。 高速上稍微收收油门,从130km/h降到110km/h,电耗能差出不少,说不定能让你多坚持到一个充电站。
充电焦虑成了新时代的“里程焦虑”。 有车主算过一笔账:标称600公里续航的车,如果实际只能跑300公里,意味着每两小时就得找充电桩。
而目前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节假日依然要排队。 更别提130km/h速度下,电池发热量巨大,连续高速行驶后,快充功率还会被系统限制。
电动车在市区通勤确实是省心省力,一上高速,尤其是夏天,它就露出了电量的“真实面目”。 消费者选车时,别光看CLTC续航那个理想数字,得多问问高速续航达成率。
毕竟没人买车只是为了在市区转悠,能安心跑长途,才是真正的用车自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