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表现不佳
过去三个月,理想汽车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
不只是销量在下降,更让人担心的是,之前靠一些策略拿下的市场,现在被蔚来反超了,这可能让李想挺头疼的。
8月份,理想卖了2.8万辆,和去年同期比,降幅超过40%。
理想销量与市场挑战
过去12个月,最畅销的理想车型是L6,价格在25万左右,比L7、L8这类更高配的车型便宜不少。
这说明理想现在在用品牌往上走的空间,来换销量。
很多人开始问:为什么买理想的人变少了?
有观点认为,华为旗下的鸿蒙智行,把理想向上发展的路堵住了;而零跑等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又把理想向下发展的空间占满了。
现在的处境确实不容易,而且越来越难。
当初理想靠增程式技术,门槛低、成本低,早早脱颖而出,成了新势力里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理想销量目标与挑战
去年,理想定下了一个目标:年销量要达到80万辆。这个目标很大,也说明他们对市场充满信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理想先推出了首款纯电车MEGA,但市场反应一般。接着又推出第二款车i8,但销量还是没达到预期。
有意思的是,一直走纯电路线的蔚来,反而在8月份迎来了突破,单月销量超过3万辆,比理想多了大约3000台。
外行人看的是数字,内行人看的是背后的原因。其实,这两家企业的差距,远不止这3000台那么简单。
蔚来纯电高端路线
我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改写这段内容:
理想汽车的多款车型基本上是“有钱就能提车”,8月份卖了2.8万辆,大概也就这么多人买了。
但蔚来不一样,最近几个月他们打了两场硬仗,乐道L9和第三代ES8差不多同时上市,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车。
这说明,蔚来的月销量有3万多,这只是产能,实际想买车的人更多。
另外,理想卖得最好的是入门级的L6,价格在25万左右,而蔚来卖得好的车型价格普遍更高,大概在30万左右,整体均价更优。
还有一点要注意,蔚来走的是很难走的“纯电高端路线”,这是靠一步步打出来的市场。相比增程式车型,纯电路线压力更大,更难做。
理想销量下滑原因
理想销量下滑,其实更多是整个行业转型的自然结果。
去年,很多车企都开始转向新能源,比如长城、吉利、长安、奇瑞,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赌注押在新能源上。再加上华为全面转向智能化,理想之前那种“唯一性”的优势就没了。
再说,20万以上的车,现在选择太多了。比如理想L9的销量,被问界M9抢了不少;L8在过去100天里,也被问界M8压着打。而问界M7马上就要上市了,定位在30万左右,又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在AITO用“贴着理想打”的策略下,加上华为的ADS系统和鸿蒙座舱,抢走了不少市场。理想这边,竞争力明显不足。
以前大家觉得理想好,是因为有冰箱、坐着舒服、科技感强、纯电续航长。但现在这些优势,别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所以,理想的优势正在被慢慢削弱。
理想翻盘机会多
今年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努力提升车的智能化和舒适度,十几万的车也能有接近理想那样的体验。
一句话总结:理想的“墙角”其实很好挖。
理想也在尝试走纯电路线,比如MEGA和i8,但它们缺乏纯电产品的设计经验。
它还想着纯电能走高端路线,照搬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配置,但价格定得比别人高,结果既丢了老用户,也让对手有了机会。
理想其实有很多机会翻盘,比如i8定价可以更实在些,没必要一开始就定个“高价”,否则后面还得改口说“一口价”。
MEGA是理想花大钱做的产品,但一个月才卖2000台,表现其实不太理想。
电动化竞争加剧
电动化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转向电动车,市场蛋糕被分得更细了。对理想来说,竞争变得更激烈,对手更多、实力也更强。
蔚来能比理想做得更好,关键在于他们一直专注电动车,更了解用户的需求,尤其在定价上很实在,不会好高骛远。
乐道L90和理想i8在配置上差不多,但价格便宜了6万多,这说明蔚来对市场变化反应更快。
另外,蔚来的换电站越来越有竞争力。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到了2025年,这些投入开始带来回报。通过换电服务,蔚来可以把车价压低一个档次。
17万买乐道L90,30多万买理想i8,这直接抢走了理想的一部分电动车客户。
理想汽车面临挑战
华为的鸿蒙系统,对理想汽车的增程路线构成了巨大挑战。而李斌的蔚来,则让理想走纯电路线的计划受到了严重冲击。
2025年的市场竞争会更激烈,理想之前定下的80万辆年销量目标,几乎不可能完成。
今年1到8月,理想卖了26万多辆,按这个速度,全年可能只能达到40万辆左右。在高端市场,理想的发展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了。
光靠自动驾驶、车载冰箱和智能座舱,已经很难再吸引大量消费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