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成都车展,可真是热闹非凡,但这种热闹,又透着点儿说不出的怪。
你要是去了现场,肯定会有跟我一样的感觉:这哪像一个车展啊,简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被硬生生挤在了一起。
一边是人挤人,队伍排得拐了好几个弯,热闹得跟过年一样;另一边呢,却是冷冷清清,销售人员比看车的人还多,显得格外空旷。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而我们自己的国产车,又是怎么一下子就火成了这样?
这背后藏着的事儿,可比车本身有意思多了。
咱们先说说那火爆的一边吧,简直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
你可能以为大家都是冲着新车去的,其实不然。
比如岚图汽车的展台,之所以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请来了明星邓超。
那一瞬间,车展现场直接变成了大型追星现场,闪光灯咔咔响个不停,粉丝们的尖叫声差点把屋顶掀翻。
很多人可能连岚图有几款车都不知道,但他们知道邓超来了,这就够了,这就是流量。
还有小米汽车,他们展台前那片用无数朵玫瑰花组成的墙,成了整个展馆最火的拍照打卡点,小情侣们排着长队就为了去那儿合张影。
你看,人家压根没跟你硬聊车,而是先跟你谈起了浪漫。
华为就更厉害了,直接把旗下的问界、智界、尊界等好几个品牌组团带来,搞了一个“全家桶”阵势,光是站在一起就显得气势磅礴,一款新车刚发布,连十八个小时都不到,订单量就突破了五万台。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就等于说,平均每分钟都有几十个人,在连实车都没怎么仔细看的情况下,就决定把真金白银掏出来了。
为什么这些展台能这么火?
仔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他们都牢牢抓住了现在人们买车最看重的几样东西。
第一样,就是刚才说的,会制造话题,会吸引眼球。
在现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谁能让大家注意到你,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第二样,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技术真的硬。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可不是光听你讲品牌故事就会买单的。
他们会很直接地问你,你的电池能跑多远?
你的车加速快不快?
有没有自动泊车?
就拿极氪的一款新车来说,一台家用的多功能车,愣是塞进去了三个电机,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时速只要三秒多,比很多跑车都猛,光是听听这个数据就让人热血沸腾,难怪还没正式卖,预订的人就超过了四万。
比亚迪就更绝了,直接包下了整整一个展馆,在里面挖了个大水池,现场给大家表演他们仰望U8那款车是怎么像船一样在水上开的。
当大家亲眼看到那么大一台车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还能自由转向掉头的时候,那种视觉冲击力,比你看一百遍广告片都管用。
这传递出的信息很简单:我们国产车,现在玩的是真材实料的黑科技。
第三样,也是最实在的,就是价格。
名爵推出的一款新车,用上了技术很先进的半固态电池,结果你猜卖多少钱?
起步价不到十万块。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很多人现场听到价格都愣住了,觉得这比买一部好点的手机都划算。
这就是我们自主品牌现在最厉害的地方,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把以前那些只有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车上才能看到的配置,一下子拉到了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得着的价格区间。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说完了这“火”的一边,咱们再掉头看看那“冰”的一边。
以前车展上最风光的那些传统豪华品牌,比如保时捷、宾利这些,这次有二十多家压根就没来。
就连大家最熟悉的奔驰、宝马、奥迪,虽然来了,但展台前的人气跟对面那些新势力比起来,确实差了一大截。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今年逛BBA的展台,终于可以从容地坐进每一辆车里,安安静静地感受一下,再也不用排队,也不用担心刚坐进去就被催着起来了。
他们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
难道是他们的车不好了吗?
当然不是。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过去那套玩法,现在不灵了。
以前,他们只要把车开进展馆,配上漂亮的模特,再开个发布会,大家就会觉得这车高级、有面子。
但现在,时代变了。
他们花几千万办一场展会,最后带来的订单,可能还不如一个头部网红在直播间里卖一个小时的多。
很多车企也看明白了这一点,比如华为,故意赶在车展开始前几天就发布了自己的重磅新车,提前就把市场的关注度都抢走了。
所以,不是他们不想玩,而是他们发现,花大价钱来参加线下车展,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车展本身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的车展,是车企们展示未来概念、树立品牌形象的舞台。
而现在的车展,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线上线下联动的“汽车超市”和“科技庙会”。
展馆里到处都是举着手机做直播的网红,对着屏幕大喊“家人们,今天的优惠力度是最大的!”。
政府为了促进消费,还现场发放了上亿元的购车补贴。
车企们也不再把新车藏着掖着,大部分车在来参展之前,早就在网上预热过好几轮了。
大家来这里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来比价、体验、然后下单的。
有人觉得,车展变成这样,是一种“降级”,变得越来越像卖场,没以前那么高大上了。
但我恰恰觉得,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升级”,因为它标志着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真正靠实力站到了舞台的最中央。
当比亚迪能够底气十足地包下整个9号馆,当仰望U8的技术展示区排起长龙,当腾势汽车演示的高速爆胎后车辆依然能稳定行驶的技术让外国媒体都惊叹不已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自信的体现。
我们的国产车,现在既能做出像名爵那样,用技术把价格打到地板,让更多人买得起的好车;也能打造出像蔚来、仰望这样,向上冲击高端市场,用技术、服务和设计去跟国际巨头掰手腕的豪华品牌。
这说明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全面了。
而且,我们不能忽视成都车展的地理位置。
四川以及整个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增长最快的地方。
去年一年,光四川一个省就多出了七十多万辆新车,成都车展的成交额也高达几十个亿。
这背后是西部地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谁能抓住这批新用户的需求,谁就可能赢得未来十年的市场。
当然,人多了,场面火爆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天气炎热,有人在拥挤中中暑;还有些网红为了博眼球,爬到车顶上摆出不雅的姿势,引来了很多批评。
这些现象也提醒我们,在追求销量的同时,用户的体验和品牌的形象同样重要,不能为了热度而丢了底线。
总而言之,今年的成都车展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
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谁可以永远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了,只有那些不断学习、不断改变的品牌才能活下来。
汽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正在从一个单纯用来彰显身份的工具,变成一个集出行、娱乐、办公于一体的智能科技产品。
大家在买车时,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看重实实在在的价值。
要么你的技术足够领先,能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要么你的价格足够实惠,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还想单靠讲一个品牌百年的故事就让人买单?
那样的日子,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冰与火的碰撞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无论是造车,还是我们的人生,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去拥抱变化,否则,最终只会被变化所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