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这几年,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前几年,张口闭口就是“颠覆”、“重塑”,恨不得明天就把老牌车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结果呢?有些纯属“画饼充饥”,直接销声匿迹;苟延残喘的,也时不时冒出点闹心事儿。瞧,哪吒汽车这回又栽跟头了。
从5月2日开端,一拨哪吒车主哀鸿遍野,说App集体“宕机”了。这可不是隔靴搔痒,现在的新能源车,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塞进App里。没了App,车门成摆设,远程操控泡汤,甚至有哥们儿钥匙困在车里,最后靠App解锁了后备箱才金蝉脱壳。这情景,啧啧,想想都叫人捏把汗。
更令人无语的是,这已经不是哪吒头一遭掉链子了。2025年4月也曾“旧事重演”,车机系统一片死寂,导航也跟着“找不着北”。敢情这车联网,比春运火车站还拥堵不堪?
你说,这App“摆烂”,究竟是哪门子妖风作祟?说白了,就是服务器顶不住了。但服务器为何如此“脆弱”?这就得抽丝剥茧,好好捋一捋了。
有人揣测,这是哪吒汽车资金链告急的先兆。你看,之前又是工厂停摆,又是供应商上门“讨债”,现在连服务器都无力回天了?这番说辞,听起来头头是道,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嘛。但细琢磨琢磨,服务器维护这点银子,对于一个车企来说,真算不上伤筋动骨的大手笔。
另一种论调是,哪吒汽车的技术底蕴还不够深厚。别看它前些年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但核心技术,诸如车机系统、自动驾驶之类的,可能还差那么点火候。这就像盖楼,根基不稳,楼盖得再金碧辉煌也容易“塌房”。
还有一种可能,是哪吒汽车内部管理“一地鸡毛”。你看,前CEO张勇去年底就挂印而去,换了创始人方运舟来“救火”。高层易帜,往往会引发战略转向,甚至人事地震。内部一旦“乱了套”,势必会波及技术团队,进而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
实则,这几种说法,或许都有一定道理。哪吒汽车的困境,恐怕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痼疾交织的并发症。
咱们再“庖丁解牛”,往深里探究一番,为什么哪吒汽车会陷入这般境地?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日渐式微。
想当年,哪吒汽车仰仗着“物美价廉”的策略,迅速攻城略地。但这种策略,也潜藏着危机。为了压低成本,或许在一些关键元器件上有所让步,比方说车机系统。再者,随着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企业异军突起,哪吒汽车的生存空间也随之被蚕食。
更雪上加霜的是,哪吒汽车在研发投入上,显得捉襟见肘。三年亏损180亿,但研发投入却不尽如人意。这就造成它的产品迭代迟缓,核心技术竞争力羸弱。这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篙松劲退千寻。
饶有趣味的是,哪吒汽车的决策层,似乎也洞悉了这些症结。张勇在位时,就曾试图进行战略调整,拓展产品线,提高智能化水平。但他最终还是落寞离场,这或许也佐证了,哪吒汽车内部,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存在龃龉。
眼下,哪吒汽车面临的窘境,绝非App“断片”这般简单。它暴露出的,是整个造车新势力群体,在野蛮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如何平衡销量攀升和技术精进?如何应对白热化的市场角逐?如何构建稳健的供应链和健康的财务报表?
App“罢工”,看似是个技术故障,实则,它折射的是哪吒汽车,乃至整个造车新势力阵营,在发展进程中遭遇的瓶颈。这好比一面明镜,照出了它们在华丽外表下,掩盖的隐忧。
车主们现在最关切的,恐怕不是App何时能“满血复活”,而是哪吒汽车,还能续航多久。而这,恐怕要看哪吒汽车,能否真正寻觅到自己的立身之本,并且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化解那些盘根错节的难题了。毕竟,造车不是纸上谈兵,光靠PPT和花言巧语,是行之不远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