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20年,15个养车秘技!这样开车省下万元修车费

现在很多有车的朋友,手机里可能都存着几篇所谓的“养车秘籍”,以为照着做就能让爱车多开几年,省下大笔修理费。

但一个很普遍又让人困惑的现象是,不少车主严格按照这些网上攻略去保养,结果发现车子的小毛病不但没少,去修理厂的开销反而更高了。

这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很多所谓的秘籍,讲的道理本身没错,但它们往往忽略了现实中复杂的用车环境和不同车型的差异,导致大家在执行时,好心办了坏事,掉进了“理论正确,实践错误”的坑里。

修车20年,15个养车秘技!这样开车省下万元修车费-有驾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冷车启动来说,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告诉你,启动后要原地怠速热车半分钟到一分钟。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合理,也成了一种习惯。

但我们得想一个问题,这个标准对于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中国来说,真的通用吗?

一个在冬季依然温暖如春的广州车主,和一个在零下二十多度严寒中的哈尔滨车主,他们的车所处的环境天差地别,热车的方式怎么可能一模一样。

有专业机构做过实验,当气温降到零下25摄氏度时,发动机内的机油会变得异常粘稠,粘度甚至会比常温下增加300%以上。

这时的机油就像是凝固的蜂蜜,流动性极差。

你如果只是让发动机在原地低速运转,机油泵的压力很低,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这些粘稠的机油输送到发动机最顶端的凸轮轴、气门等关键部位。

这就意味着,在原地怠速的那几十秒里,发动机的上半部分很可能处于缺乏润滑的“干磨”状态,这种磨损对发动机的伤害是很大的。

正确的做法,其实不应该死板地去看时间,而是要看仪表盘上的一个重要信号——机油压力警示灯。

这个长得像一个小油壶的灯,只要在车辆启动后熄灭了,就代表机油压力已经建立起来,润滑系统开始正常工作。

这时候,你就可以轻柔地起步,以较低的速度(比如每小时20公里以下)行驶一段路,让发动机在低负荷下慢慢升温,同时也让变速箱、轮胎等部件一起进入工作状态。

这种“动态热车”的方式,远比在原地干耗着对车辆更有益。

再来说说空调除霉的问题。

修车20年,15个养车秘技!这样开车省下万元修车费-有驾

网上流传最广的方法是“停车前提前三分钟关闭A/C,只开自然风吹干蒸发箱”。

这个原理是对的,目的是为了干燥蒸发箱,防止霉菌滋生。

但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这个方法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比如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经常超过80%,整个环境都湿漉漉的。

有车主做过测试,在这种高湿度天气下,蒸发箱表面凝结和残留的水量,是干燥晴朗天气下的四倍还多。

你那三分钟的自然风,吹进去的也是潮湿的空气,根本无法有效吹干内部的积水,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结果就是,第二年打开空调,那股熟悉的酸腐霉味依然会准时报到。

而在北方,虽然空气干燥,但春秋两季的沙尘天气多,开外循环吹风,又容易把大量的灰尘吹进风道,同样会造成污染。

一个更彻底有效的办法是,在到达目的地前大约十分钟,就关掉A/C制冷,然后手动将空调切换到外循环模式,并且把风量开到最大档,用强风来“暴力”烘干蒸发箱。

虽然这样做会多消耗一点燃油,但比起之后花几百上千元去清洗整个空调管路的费用和麻烦,这笔小小的投入显然是值得的。

关于加油标号的争论,更是让许多车主感到困惑。

曾经有一个说法广为流传,声称“高标号的汽油更耐烧,动力更强”,这导致大量车主,不管自己的车是什么要求,都盲目地去加价格更高的98号汽油,以为这是在给爱车“吃细粮”。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汽油的标号,代表的是其“抗爆性”,而不是能量或者纯净度。

修车20年,15个养车秘技!这样开车省下万元修车费-有驾

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在做功时,需要将油气混合物压缩到一定程度再点燃,标号越高的汽油,就越能抵抗这种高压,不容易在火花塞点火前就发生自燃(即爆震)。

你的车应该加什么标号的汽油,完全取决于发动机的压缩比,这个要求在车辆的油箱盖内侧或者用户手册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特别是现在主流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厂家已经设定好了它所适应的最低燃油标号。

你如果给一台厂家建议加95号油的发动机,长期加注98号油,反而可能导致燃烧不充分。

因为98号油的燃点更高,在你这台压缩比没有那么高的发动机里,它还没有来得及完全燃烧,就被排出了气缸,久而久之,就会在气门、喷油嘴等部位形成大量积碳。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前些年的一份报告,在抽查的数千起发动机故障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显示约17%)就是因为车主长期错误使用过高标号的汽油,导致积碳异常增多,从而引发了怠速不稳、加速无力甚至发动机故障灯报警等问题。

花更多的钱,却亲手给爱车带来了损伤,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刹车系统的保养,更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但这里的认知偏差也同样致命。

很多人觉得刹车保养就是换刹车片,只要刹车片磨薄了,去修理店换一副新的就行。

但他们忽略了刹车盘和刹车片的匹配问题。

刹车盘和刹车片是一对需要共同磨损、紧密配合的“搭档”。

如果只更换了刹车片,特别是换了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副厂件,其硬度和材质可能与原厂的刹车盘不匹配。

新的、过硬的刹车片就会在旧的刹车盘上磨出深浅不一的沟槽,导致接触面积减小,制动力下降。

修车20年,15个养车秘技!这样开车省下万元修车费-有驾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位杭州车主因为更换了不匹配的副厂刹车片,在一次时速70公里的紧急制动中,刹车距离比正常情况增加了整整8米,最终导致了追尾事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多出来的8米,在关键时刻就是天壤之别。

因此,真正负责任的保养方式是,每次检查刹车时,都应该用专业的游标卡尺测量刹车盘的厚度,如果盘面磨损不均,或者厚度已经接近极限值(刹车盘上通常会标注最小厚度),就必须将刹车片和刹车盘一同更换,绝不能在这种地方省钱。

轮胎换位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有讲究的操作。

很多教程都说“一万公里交叉换位”,但这个说法过于笼统。

我国市面上的家用车,绝大多数都是前轮驱动,这意味着前轮既要负责转向,又要承担驱动任务,其磨损速度要远远快于后轮,有数据显示,前轮的磨损率大约是后轮的2.3倍。

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磨损严重的前轮与磨损较轻的后轮进行对角线交换,会破坏车辆原有的抓地力平衡,在紧急变线或者湿滑路面上,可能会感觉车辆的操控性变差。

更科学的做法是根据驱动形式来定:对于前驱车,应该将两个前轮直接平行地换到后轮位置,而将两个后轮交叉换到前轮位置。

并且,这个操作的周期最好缩短到五千至八千公里一次,同时检查轮胎是否有偏磨现象,必要时进行四轮定位。

有车主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正确的换位方法,能有效均衡四个轮胎的磨损,使整套轮胎的使用寿命延长近两万公里。

最后,还有一个自己动手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疏通车身的排水孔。

当天窗或者车门排水不畅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找根铁丝去捅。

但不同车系的设计思路不同,比如德系车的车门排水孔可能在车门铰链的隐蔽处,而日系车可能在挡泥板内侧。

不了解具体构造就用硬质的铁丝乱捅,很容易捅破内部的橡胶软管或者防水膜,造成更大的麻烦。

长春某4S店曾统计,他们接修的天窗漏水案例中,有近一半是车主自己疏通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更安全有效的工具,就是在网上花十几块钱买一根汽车专用的疏通软管,它既有足够的长度,又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顺着管道的走向深入清理,不会对车辆造成损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