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成都国际车展展馆,人群流动间,有台极光绿的纯电SUV在灯下格外醒目。方向盘和引擎盖上的LOGO,明晃晃的换成了崭新的标识,仿佛新人换了发型参加同学会,最怕的不是别人认不出,而是——大家只记得发型,忘了你的本质。
我见前排有位摄友围着那智界R7转了三圈,满脸狐疑——“到底新在哪?”我不是心里没数,这场面仿佛你去理发店修个边,理发师却非要向你安利“年度新款”,实则顶多码了一点发蜡。
本届智界R7,“新”在哪里?直白点,不怕得罪人——就是换了个车标。把方向盘、车头的LOGO都换成了智界的新标识。你说诚意几成?古人云,“指鹿为马”,不过如此。
你要说硬件没变,那也冤枉了人家。192线激光雷达变成全系标配,传说中高级智能驾驶再次武装到牙齿,背后依然是华为家的那套ADS 4.0系统。拿下这个配置,相当于花钱买了一副“白金护身符”和一枚“神经网络处理器”。用得上的地方——每年也碰不上几回,用不上怕是觉得冤枉。高阶智驾的普及是大势所趋,在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位置还坐得稳,但耐不住友商们天天猛追。产业升级的速度,比新车标换得还快,“领先”这把椅子坐着总容易怕屁股烫。
至于外观,除了“极光绿”确实抢眼,下边“泪眼”大灯加了几颗点阵,车尾后包围小幅度调整,传说后向固态雷达也安排上了。不看发布稿,我真难第一时间捕捉出来。换句话说,原来的车,刷了个皮,配了个新徽章,和朋友圈换头像一个道理。这种变动“有点用”,但并不足以让人梦回2023年底初见R7那会惊喜。
内饰还是那套游艇环抱设计,谈不上难看,也很难称为经验之谈。那个传说中灵感来自橄榄球的方向盘,看着有未来感,手感如何——理想状态恐怕和实际驾驶体验差了那么几厘米,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车机依然鸿蒙OS,在流畅、联动这块没啥说的,家里如果已经是“华为全家桶”,那体验肯定没错,就像你本身生活在生态园,还能免费薅公共果树,这种机会又不多。
然后聊聊底子。途灵平台,底盘素质在25万级别还行。前后均衡,减震不“铁板烧”。动力分纯电和增程,增程器是1.5T的发动机,宣传能跑1500公里续航。不过这数字,和体检报告一样,实际水平减个三成心里更安稳些。用不着全信,毕竟我们都知道,商家的字典里,“里程焦虑”永远是“宣传优势”。
增程市场对手是谁?理想。人家卖的不是续航,是“全家出行,三餐四季”。智界R7卖的是“科技外壳下的理工气”,定位碰巧没打进主流家庭购车的核心关切。理想L7、L8,一个月几万台,R7单月千余台,说不上失败,但谈不上爆款。阿维塔11同样是华为智驾赋能,却显得更有品牌辨识度。两相比较,R7像极了熟读《操作系统手册》的理工学霸,内涵丰富却不擅长自我营销,容易被大众人群“滑过”。
所以,绕了一圈,“新款”智界R7选谁买?按专业经验总结,只能说适合这么一类人——极度认可华为技术,同时觉得阿维塔太高调、问界偏油腻,又真的对智驾有刚性需求。是不是像初级普及版的“极客星人”?用户底色窄得可怜,对于其他主流消费者,24.98万的起售价,实在缺了点绝对说服力。这一价位能买理想L7低配、阿维塔11差不多配,甚至可再等等小米神秘新车型。选择太多,新意太少。“认LOGO”的心理,终非理性消费的长久依据。
车展现场我留意了销售讲解模式,以智驾、鸿蒙生态为核心卖点,言必称“华为赋能”。说实话,我调侃一句,这已经不是卖车,更像给供应链和高管打分——大家都想沾点科技巨头的光环。可是真把换标当法宝,指望一夜逆袭?很难。
从案头资料到用户口碑,“换标能否改命”,这个命题摆在R7前面。表面看华为依然加持,但市场根本判断越来越理性。消费者不再仅凭LOGO决定钱包。而厂家依然天真地相信,只要动动前脸,标志焕新,就能把审美、体验和销量三拍板合体,这种自信,和古早“变个发型换角色”一样可爱。
有人会问:你说了半天,是不是有点冷静过头?承认,这职业让人容易“杠精”上身,对新款的兴趣点也逐年被掏空。归根结底,我当然希望国产智能电动车越做越好,只是做得好和做得巧,还真不是同一个赛道。
车轮还没落地,价格战已经开始,新款的尴尬也早已在人流间蔓延。至于“华为光环”还能撑多久,产品是不是在自我升级和自我消费间徘徊,未来的答案未必只有销售数据一项作数。
如果你预算二十五万,真的对智驾有硬性需求,也不讨厌理工色彩强烈的设计,且认品牌,这车其实还算稳妥。否则,建议你把试乘试驾再多跑两圈。听销售吹牛不如用脚丈量底盘,体验远比科技标签更实在。买车这事儿,冷静点则安,冲动就可能后悔。
讲究“换标能否改命”,要不要市场用脚投票?你们怎么看——你买车,吃“光环”这份安慰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