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

公众号里看到这条文章的时候,我正坐在车里,躲避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窗外,雨点“噼里啪啦”敲着挡风玻璃,像是按了个循环,这也让我有时间细细琢磨了一下文章里提到的那场“营销事故”——北京现代发布的EO羿欧。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你仔细一想,这32个字的“群嘲”,确实扎得汽车圈人心发紧:它不等于点名,但说出来又完全对得上号。现代、长城、比亚迪或者哪家新势力,哪个躺枪都不冤。车企多年来靠广告语、段子营销、流量收割这些老套路,确实让消费观念起了不少变化。有的成了消费者的“彩头”,有的却显得像个重复放送的低配节目。

但,一个营销过度甚至跑偏的环境,真的能救得了现代?当大家都被周斌的豪言壮语拉住的注意力之后,新车EO羿欧的存在反而被冲淡了,这场发布会留下的情绪点,终究没能达成实际作用。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你一边批判同行套路,一边自己对市场判断迟钝,好比考试时嘲笑别人不会解题,结果交卷发现,自己的卷子也写不满分。这种“错过的四年”,对于北京现代来说,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儿。

EO羿欧的确没少下功夫,L2辅助驾驶、高通芯片、大屏设计这些配置“拉满”,再算上11.98万的价格,你说有没有吸引力?当然有,尤其对预算不充足但又想享受到纯电中高配体验的消费者而言,确实得劲儿。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可这事吧,到底差在哪儿呢?我觉得得往回倒倒带儿,看看现代怎么失了准星。

四年前的那个节点,错过了中国新能源的上车机会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现代的技术积淀是不差的。海外的E-GMP纯电平台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催生出了现代Ioniq系列,哪怕放在当时的全球市场,Ioniq 5也算拿得出手的产品。但北京现代的反应速度实在是过于“佛系”。

这类决策上的“滞后感”,直接导致了如今EO羿欧登场的尴尬局面。同样以电动化为主线,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市场开拓上的敏锐嗅觉,已经分割了大部分蛋糕。这种夜晚赶集的姿态,谁看了都替北京现代捏了把汗。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而四年的时间里,北京现代国内销量从50万辆跌到如今几乎守不住10万辆,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垂直下降”。选择加速出口成为了应对之策——毕竟全球市场里,现代汽车还是凭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品质口碑和制造能力“吃得开”,去年卖了700多万台,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如果这些销量和口碑,能像纽带一样拉回中国市场,该多好?

国内市场玩得“迟钝”,出口市场的“盲目信心”可以悠着点走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在很多国产品牌奔着新能源风口升级转型时,北京现代却是以“离场”的态势靠拢出口。或许熟悉的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确在国外有更稳定的基本盘,但新能源格局又岂是靠抱紧燃油过去的成绩单就能转圜的?

我想起看过的一则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了55%。这样的数据背后,北京现代能分多大的一块蛋糕,再清晰不过。那些国内制造与出口销量之间“赛跑”的对冲逻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四年错过新能源风口?现代EO羿欧能否续写“翻盘雨”后的新故事!-有驾

倒是学会另一种“营销逻辑”,看看消费者真正要啥

再看营销,“开炮营销”引发的,更多是整个行业的短暂喧嚣,对于用户来说,能买回家的是车,不是噱头。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换句话说,哪怕发布会群嘲几句抢占了吐槽版面,其实最终消费者心里打的决策算盘,可能跟周斌说的每都没什么关系。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要的是产品力与品牌责任感的平衡点。换成现代EO羿欧,或许更该关心的是如何用更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把对痛点的回应传递给目标人群吧。

令人意外的是,高管用纯韩语介绍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车,还真是有些非主流而失焦。想要赢回市场理想,靠用力过猛的方式,似乎远远不够。

最后呢?

北京现代的这盘“迟来的棋”,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新品表现力固然是翻身的重要筹码,但消费心理调研、市场嗅觉、沟通触点的契机,也不能光停留在“效果图”里。

就像这场雨一样,来得晚总归比没来好,关键是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得润到土里才算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