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进化正带火灵巧手产业,这一领域展现出蓬勃发展势头。灵巧手作为人机交互关键接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本市场纷纷加注,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扩围,整个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
灵巧手技术发展沿着高度仿生、精密操作和环境适应方向迅速演进。主流产品自由度从6个提升至12个甚至22个,驱动方面空心杯电机成为主流,传动方案多采用精巧的腱绳传动与行星滚柱丝杠组合。触觉及多模态传感器发展日趋成熟,AI大模型赋能使其能力大幅提升。
近期多家灵巧手企业获得资本青睐。傲意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灵心巧手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创下行业最大种子轮融资纪录。因时机器人也宣布完成近亿元B3轮投资。这些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研发、推动新产品上市、产能建设和市场拓展。
灵巧手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工业制造中可完成高精度装配、精密分拣及复杂检测;医疗健康领域用于辅助手术、康复训练及仿生假肢控制;特种场景可执行排爆、救援、太空作业等高危任务。这些应用拓展了人机协作边界。
产品迭代速度惊人。戴盟机器人发布的多维触觉感知五指灵巧手DM-Hand1具备丰富自由度,能完成高难度任务。宇树科技推出的UnitreeDex5灵巧手采用单手20个自由度设计,支持反向驱动与精准力控,配备94个灵敏触点,能完成高度拟人化操作。
产业链布局加速形成。业内预测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灵巧手作为重要硬件模块,价值量占比有望超30%。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兆威机电开发仿生机器人灵巧手产品;震裕科技研发生产线性执行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及灵巧手精密零部件;恒辉安防在机器人灵巧手腱绳材料方面积极布局;拓邦股份提供空心杯电机及执行器组件;隆盛科技构建从灵巧手硬件技术到抓取模型等软件技术的布局。
特斯拉在灵巧手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其新一代灵巧手拥有单手22个自由度,采用行星齿轮箱作为一级传动,丝杠作为二级传动,腱绳作为三级传动。这种方案已基本定型,展示出接球等高难度动作的出色表现。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助力企业快速发展。采用"小规模、快周转"孵化模式,帮助企业一年内验证技术可行性,一年半完成融资"毕业",目标瞄准三年内孵化出上市公司。灵童科技在孵化器支持下找到AI玩偶这一百亿级市场新赛道;菲零科技则在"灵巧手"领域发力,致力突破汽车智能制造生产线"最后一厘米"难题。
傅利叶CEO顾捷认为,人形机器人将重构医疗康养服务场景。公司已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深耕十年,产品进入全球3000余家医疗终端。未来两三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大型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五至十年后可能进入家庭。
尽管前景广阔,灵巧手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高昂成本、技术路线不统一、传感器与力控技术瓶颈、应用场景适配性有限、供应链与量产能力不足、市场接受度较低以及竞争格局与专利壁垒等问题亟待解决。业内专家认为,需通过降本增效、标准化设计、软硬件协同优化和跨行业合作来突破这些障碍。
从算法角度看,可通过高保真仿真器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试错,优化控制策略;利用人手与物体交互的海量视频数据,借助迁移学习等技术将人类操作经验迁移到灵巧手上,让灵巧手更加灵敏,促进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
灵巧手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期"向"规模化应用期"过渡的关键阶段,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优化和生态协同,有望释放其在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