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

当我们坐进一辆新车,手触摸到细腻的仪表台,身体靠在包裹感十足的座椅上时,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舒适和科技感。

但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些我们每天接触的汽车内饰和外观件,究竟是怎样从一堆原材料变成眼前这个精致的样子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工厂可能还是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

但实际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汽车制造领域悄然发生,尤其是在中国。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最近在上海举办的一场名为“汽车内外饰制造工艺与创新材料论坛”,就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以卡诺普这家公司为代表的力量,是如何用机器人和智能技术,重新定义汽车的生产方式。

这次论坛的核心,可以说就是围绕着一家叫做“卡诺普”的中国机器人公司展开的。

这家公司可能对普通大众来说有些陌生,但在工业界,它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他们最开始是做机器人焊接起家的,把这项技术做到了行业领先。

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而是像一位不断探索新领域的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产业,尤其是当下最火热的汽车和新能源领域。

经过多年的积累,卡诺普已经不再是单科冠军,而是发展成了一位全能型选手。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他们现在拥有超过六十种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系列,掌握了四百多项技术专利,产品遍布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企业从技术跟跑到技术引领的真实写照。

那么,在这场专门针对汽车内外饰的论坛上,卡诺普和它的合作伙伴们究竟展示了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呢?

首先,他们解决的是汽车制造中那些最繁琐、最考验耐心的“细活儿”。

卡诺普的汽车行业负责人葛培勇先生就分享了几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比如,在汽车门板内侧粘贴隔音棉和密封胶条,或者是在仪表盘、中控台上安装各种固定用的小卡扣。

这些工作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对精度的要求却非常高,而且数量巨大,极其耗费人力。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如果靠人工来做,不仅速度慢,而且人会疲劳,长时间工作难免出现误差,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

现在,这些工作都被交给了机器人。

卡诺普的机器人可以不知疲倦地、以毫米级的精度重复完成这些任务。

更关键的是,他们提出了一套“非标场景的创新性服务能力”。

这句话听起来很专业,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无论汽车厂的生产线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卡诺普都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裁缝一样,为你量身定制一套最合身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从最开始的技术方案设计,到提供样机给你在工厂里实际测试,再到后续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他们提供的是一整套打包服务。

这让汽车制造商在引入自动化时,心里更有底,也更能确保投入的资金能真正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如果说解决这些琐碎的工序是战术层面的突破,那么卡诺普在技术研发上的思路,则是战略层面的革新。

资深技术经理郑传锋先生提到了当前汽车行业的一个核心痛点: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过去那种一个车型生产几百万辆、内饰都一模一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消费者希望自己的车能与众不同,内饰颜色、饰板材质、座椅缝线样式都想要有自己的选择。

这就给汽车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具备“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能力。

卡诺普的解决方案非常巧妙,他们开发了一套“图形化、汉语化”的机器人编程环境。

这又是一个技术名词,但它的意义却非常深远。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过去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就像是写复杂的计算机代码,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而卡诺普把它变成了一件像我们用手机APP一样简单的事情。

工厂里的技术人员,不需要懂高深的编程语言,只需要在屏幕上拖拽几个图形化的图标,用中文输入一些简单的指令,就能教会机器人去干一件新的活儿。

这意味着,一条生产线今天在生产A车型的座椅,明天接到新订单,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调整好程序,开始生产B车型的门板。

这种灵活性,正是中国汽车供应链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核心能力之一。

光有卡诺普自己说还不够,论坛上,他们的合作伙伴也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证明了这些技术的价值。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来自苏州林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周云生总经理,分享了他们在超声波焊接技术上的应用。

传统的焊接方式,比如热熔或者用胶水,不仅耗电,还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料。

而林奥公司采用了卡诺普机器人集成的超声波焊接方案后,效果惊人。

周总用数据说话:能耗仅为传统焊接方式的10%到20%,而且生产效率提升了5到10倍。

更重要的是,这种焊接方式非常“干净”,它利用高频振动让塑料件自身熔合,不需要任何化学耗材。

他特别强调了一种“看不见的工艺”,比如在汽车内饰的包边处理上。

机器人可以精准地将皮革或织物的边缘翻折过来,然后用超声波焊头从背面进行固定,整个过程完成后,表面看不到任何缝线或者胶水的痕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包边,既美观又牢固,还不会损伤材料表面。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另一家合作伙伴,上海实极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王孝卫经理,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智能装备的优势。

他以一个豪华品牌汽车座椅的缝制过程为例。

传统的座椅缝制,对工人的手艺要求极高,培养一个熟练的缝纫工需要很长时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即便是老师傅,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导致材料报废。

而采用卡诺普的高精度缝纫机器人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机器人可以不知疲倦地执行最复杂的缝纫路径,每一针的间距、每一条线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次品率,节约了昂贵的真皮等材料,还能轻松实现各种个性化的、复杂的缝纫图案,帮助汽车品牌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上海实极的技术经理赵永祥则进一步展示了机器人在“毫米级工程”上的惊人能力。

AMTS 2025卡诺普论坛:汽车内外饰技术破界 产业共探未来制造-有驾

比如在给汽车尾门涂胶压合的工位上,机器人通过3D视觉系统的引导,可以实现正负0.1毫米的重复定位精度。

0.1毫米是什么概念?

大约就是我们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在这种精度下涂出来的密封胶,不多不少,均匀一致,确保了尾门最好的密封性和耐用性。

在激光切割工站,他们甚至借鉴了建筑行业的BIM技术,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字模型,让机器人能够规划出最优的切割路径,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这一系列的技术和案例,共同描绘出了一幅未来汽车工厂的清晰图景。

在这里,机器人不再是简单替代人工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智慧中枢。

从一个螺丝的拧紧,到一块皮革的缝合,再到一条胶水的涂抹,智能制造正在渗透到汽车生产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这场由卡诺普主导的论坛,不仅展示了其自身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它像一个风向标,指明了中国汽车供应链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专注于技术创新、深耕产业应用的企业,中国制造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单纯的“世界工厂”向着“智造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