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的手机可能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标题大概是“比亚迪创造历史!”,点进去一看,内容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比亚迪旗下的高端超跑仰望U9,在德国著名的纽博格林赛道上,跑出了将近500公里每小时的惊人速度。
这个数字一出来,可以说是平地一声雷,毕竟这速度比咱们坐的高铁还要快,听上去简直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一时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都在讨论,咱们的国产车这次是真的站起来了,直接在传统汽车强国德国的主场,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速度与激情”课。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心里可能就会冒出一些小小的问号。
在纽博格林那条赛道上跑出将近500公里的时速,这现实吗?
稍微了解一点赛车的朋友可能知道,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被车迷们敬畏地称为“绿色地狱”,它可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
这条赛道又长又窄,弯道多达一百七十多个,路面高低起伏,非常颠簸,对车辆的综合性能是极大的考验。
在这样的地方,要把车开到接近500公里每小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根本没有足够长的直线路段让你把速度提起来。
这就好比让一个百米飞人,在拥挤的菜市场里跑出世界纪录一样,环境根本就不允许。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一番仔细的查证,我们发现,网上流传的这个“纽北496公里时速”其实是一个在传播过程中被夸大和误传的信息。
比亚迪确实创造了历史,但地点和方式并非如此。
真正的壮举,发生在我们中国的上海国际赛车场。
就在不久前,仰望U9在这条F1级别的专业赛道上,跑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圈速成绩:2分17秒65。
这个成绩,一举刷新了中国品牌量产电动车在这条赛道上的最快纪录。
可能有人会说,嗨,原来不是接近500公里的时速啊,只是一个赛道圈速,那是不是就没那么厉害了?
恰恰相反,这个圈速纪录的含金量,可能比一个虚无的最高时速要高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高时速,考验的更多是车子的绝对动力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只要你有一台马力足够大的发动机或电机,再找一条足够长的直线,就有可能做出一个漂亮的数字。
但是,赛道圈速考验的是一辆车的“综合素质”,它就像是汽车界的“全能运动会”,包括了加速能力、刹车性能、过弯时的稳定性、底盘的支撑力,以及最最关键的一点——在连续的极限驾驶下,车辆性能还能不能保持稳定。
这恰恰就说到了很多人对电动汽车的一个固有印象,或者说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疑问。
大家普遍觉得,电动车嘛,起步加速是很快,电机一通电,那个扭矩瞬间就来了,推背感特别强,这是它的天生优势。
但是,这种猛劲儿能持续多久呢?
很多人都觉得电动车就像个短跑选手,跑个百米冲刺非常厉害,可你要是让他去跑马拉松,可能跑不了几圈就得歇菜了。
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高性能电动车要真正下赛道,面临着两个非常棘手的技术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性能和续航之间的矛盾。
我们平时开家用的电动车,上了高速公路,是不是总感觉有点不敢深踩油门?
因为速度越快,电量消耗得就越厉害,续航里程会掉得非常快。
这是因为电机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为了保证日常使用的续航,厂家通常会把车的最佳能耗区间设定在比较经济的速度范围。
而赛道驾驶是什么概念?
那基本上就是全程都在“地板油”加速和“大力踩”刹车之间循环,对电量的消耗是极其恐怖的。
很多电动车可能在赛道上全力跑个一两圈,电量就告急了,而且为了保护电池,车子自己还会主动限制动力输出,也就是越跑越慢。
仰望U9能完整地跑下来,并且刷新纪录,说明比亚迪在整车的能量管理系统上下了很大功夫,找到了一个能让极致性能和电量消耗达到一个精妙平衡的点。
第二个难题,也是更核心、更致命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电池的散热。
我们可以把汽车的动力电池想象成一个超大号的手机电池。
当你在赛道上飞驰,要求它瞬间释放出巨大的电流去驱动车轮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变得异常剧烈,随之产生巨大的热量。
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液态锂电池,最怕的就是高温。
温度一高,电池的性能就会下降,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引发“热失控”,也就是我们新闻里偶尔会看到的电池起火燃烧的风险。
在赛道上,每一次出弯后的全力加速,都是对电池散热系统的一次严峻“烤问”。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别说跑出好成绩了,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所以,这次仰望U9在上海赛车场的圈速纪录,真正值得我们骄傲和关注的,并不是那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它背后所展示的一整套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技术方案。
比亚迪敢把一台纯电动超跑拉到专业赛道上进行极限测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说明它在电池技术和整车电控管理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
具体来看,比亚迪的“王牌”就是它的三电系统,尤其是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刀片电池”以及围绕它打造的一整套温控管理技术。
首先,从材料上,仰望U9使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相比一些追求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天生就更“冷静”,化学性质更稳定,不容易因为高温而“发脾气”,这从源头上就为安全加上了一道锁。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刀片电池的形态让它的散热面积更大,配合比亚迪强大的液体冷却系统,就像是给电池包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装上了精密的“空调管道”,能够非常高效、均匀地把激烈驾驶产生的热量带走,让电池始终工作在一个舒适的温度区间。
而最关键的,是它那套聪明的电池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它不只是笼统地测一下整个电池包的体温,而是能精准地监控到内部成千上万个独立电芯中,每一个的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某一个电芯有温度异常的苗头,系统会立刻做出反应,对这个出问题的小单元进行隔离,并启动针对性的强力降温,防止问题扩大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危险情况。
这种精细化的管理能力,正是确保电动车在极限状态下既能发挥性能又能保证安全的核心技术。
因此,比亚迪这次官宣的“创造历史”,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攻克了电动车在持续高性能输出这个曾经被认为是“短板”的领域。
它表明,燃油跑车引以为傲的,那种在赛道上可以长时间保持巅峰状态的优势,如今电动车也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在安全保障上做得更智能、更周全。
这不仅仅是一辆车的胜利,更是背后一整套先进技术体系的胜利,也预示着我们日常家用的电动车,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安全、可靠和强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