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辆与众08,别急着把它当成大众和小鹏的普通“联姻产物”,背后可藏了不少戏码。
你想啊,一个传统德国大厂跑去搭上互联网新势力,这场组合拳到底是强强联合,还是老树打嫩芽?
智能化真有那么牛逼吗?
我倒觉得,它更像一部现实版《成年人的游戏》,没有童话加持,也没魔法光环,只剩下拼命追赶、试图自救的挣扎。
先从一个怪诞的画面说起:大众那边的大佬们开会时,是不是心里暗骂“我们这么多年辛苦积累,就差被一家年轻造车公司拿平台改头换面了”?
毕竟过去几年,大众那套铁打江山式造车哲学,在电动车领域几乎被特斯拉、小鹏这些本土黑马按在地上摩擦得喘不过气来。
现在你看,他们不再硬杠,而是乖乖抱团取暖,“与众08”便应运而生——小鹏G9底盘做骨架,电子电气架构却换成了两家合体开发的CEA系统。
这招,有点像老牌武侠遇到新潮拳脚派,不服软也得混个脸熟。
数据层面偷偷告诉你,与众08比原版G9多长了32毫米轴距,整车也胖了一丢丢101毫米,好似穿上量身定制西装,但灵活度还算够用。
设计师显然玩儿出了新花样:告别以往大众标志性的一体贯穿灯带,大灯变成分离式,上半部分日行灯直接伸向那个红色VW徽章,下方隐藏大灯藏进黑色条幅里,一边实用一边耍酷。
让我忍不住想象,这就好比严肃教授突然换件街头潮牌外套,看起来怪异但又挺时髦。
尾巴部分还有点意思,扰流板下蹭出个狼堡市徽(懂的人都知道,这是大众总部所在地),配合红色VW徽标和亮黑护板,让这SUV不仅身份感爆棚,还透着股运动范儿。
有网友调侃:“老板亲自戴墨镜出来开趴啦!”
侧面的D柱斜切配悬浮A柱设计,也是满满青春活力,彻底甩掉“大叔沉闷”的标签。
看来,大众是真的想摆脱“老司机”的刻板印象,把自己打造成能逛夜店的新青年。
配置方面一点都没吝啬,比如21寸金色轮毂配布雷博卡钳,你随便走在路上就是焦点三连击。
而且提供三款不同风格轮毂选项,就是为了满足挑剔如我这种审美跳票患者。
不过让人挠头的是,没有激光雷达!
如今自动驾驶大战硝烟弥漫,各家都把激光雷达视为必备神器,而与众08偏偏走纯视觉辅助路线,很可能靠小鹏或者地平线的软件算法撑腰。
在这里,我们看到汽车界正经历阵痛期,从堆硬件转向深挖软件潜力,说白了就是省钱又高效。
但安全问题呢?
总有人担心,但谁敢拍胸脯保证未来不会翻船?
动力系统给人大厂稳健派形象:230千瓦单电机入门级,还有370千瓦双电机版本供性能党挥洒激情,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最高飙到700公里左右。
从消费者角度讲,这续航足够让多数人安心通勤买菜,再加上合理价格定位,如果真的落地25万上下,那市场搅局者非它莫属。
不过眼下新能源战场早已杀得天昏地暗,仅凭品牌溢价恐怕难保稳坐钓鱼台,更考验实力和创新能力。
顺着这个思路,我脑补出一个讽刺又真实的情景:曾经代表德国精工制造巅峰的大师傅,如今不得不拜托年轻徒弟帮忙修补漏斗。
这文化冲突耐人寻味,也暴露出现代产业链全球洗牌趋势——老司机教新人,新人与老司机互相学习;谁教谁还不好说。
这种跨界合作或许预示未来汽车行业将进入开放共享、优势互补阶段,要是不跟风只顾守旧,那结局只能等淘汰通知书寄到手中。
今年大家伙都有类似动作,小米找华为、一汽奔腾引入华为软硬件……无一例外,都透露出“不服输”的劲儿,可见竞争压力有多猛。
当然,我并不买账那些对这事充满幻想的人。
一旦上市表现平庸,自然免不了吐槽声浪;反过来如果科技领先体验逆天,又能撼动固有认知,那才叫真正翻盘。
所以旁观者咱们别盲目乐观,也不要全盘否定,每一次摸索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推手。
同时提醒厂家一句千万别重蹈覆辙——乱堆料涨成本或者吹嘘概念忽略用户体验,即使资金雄厚也难逃市场冷眼相待宿命。
扯远些,把目光放回社会层面,你会发现这样的合作其实折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缩影。
从政策鼓励,到技术迭代,再到消费习惯养成,每一步都是挑战也是机会。
明星企业频繁互动,本质是一种求生欲望夹杂的不确定焦虑。
他们肩负引领行业规范甚至文化价值导向责任,因为“一次成功或失败都会成为后来者教材”。
所以,下回碰见“传统巨擘投靠新兴势力”“跨界联盟诞生神作”之类标题,请稍微留个心眼,多看看背后的故事线索。
不管怎样,与众08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中国智造开始踢馆国际赛场,而且玩法越来越丰富。
我倒是挺期待它真实路测数据以及用户反馈,会不会掀起波澜?
话说回来,你愿意给这台“大厂+新秀”共创的小鲜肉一次机会么?
留言聊聊你的独门观点吧!
毕竟网络八卦天天有,要靠谱信息,还得靠咱自己慢慢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