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卡车市场深陷价格战泥潭,主机厂和经销商卖一辆亏一辆,但更讽刺的是,即便销售顾问卖力讲解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优势,真正听懂并以此购车的用户不足10%。大多数消费者终只关心一个问题:“这车低多少钱能开走?”
价格战背后的行业困局
当前卡车市场的“唯价格论”并非偶然,而是行业长期“偷懒”的结果。主机厂在销量压力下,营销策略简单粗暴——广告主打“直降X万”“零首付”,而非技术价值。久而久之,用户心智被固化:买车就是等降价、比价格。
与此同时,销售团队的专业能力也在退化。由于利润微薄,经销商难以培养高水平销售,许多人连“三大件”的匹配逻辑都说不清,更别提帮用户算清长期运营成本(TCO)。而司机群体缺乏系统学习渠道,知识来源依赖短视频和卡友群,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低价购车的隐性代价
用户为省几万块选择配置不合理的卡车,终可能付出更高代价。例如,平原高速车错配大速比后桥,油耗飙升;重载爬坡车选了小马力发动机,效率惨淡。长远看,省下的购车款远抵不过运营损失。
对行业而言,价格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主机厂为保利润可能隐形减配,陷入“越便宜越差”的死循环;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反被边缘化,行业生态持续恶化。
破局之道:从“卖价格”到“卖价值”
主机厂需转型价值布道者:通过节油大赛、技术科普视频等,教育用户理性购车。
销售升级为TCO顾问:针对用户具体工况推荐优配置,用数据证明“贵车更省钱”。
数字化工具助力决策:开发TCO计算器,输入路线、载重等数据,直观对比不同车型的长期收益。
卡车销售的本质是帮助用户赚钱,而非单纯卖车。唯有回归价值传递,行业才能跳出价格战恶性循环。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字数:580)
#汽车新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