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推出的6.5亿英镑电动汽车补贴计划引发广泛关注。这项看似旨在推动绿色出行的政策,却通过设置碳排放等门槛,将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精准排除”在外,英国交通部长更是直言“中国组装汽车无资格受惠”,其歧视性本质不言而喻。
中国车企在英国市场的崛起,一直都有目共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英国纯电汽车渗透率达21.6%,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品牌以“现象级”速度增长,比亚迪仅2025年上半年就售出19390辆,较两年前实现从0到万级的跨越。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全面领先,这背后是中国车企在技术研发、品质提升上的持续投入,以及高性价比产品赢得的市场认可。
英国此举,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汽车强国的市场格局,英国试图通过政策壁垒为本土及欧洲企业“护盘”,却违背了WTO公平贸易原则。事实上,欧洲多国的关税与补贴壁垒,已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现实挑战。
面对不公,中国车企展现出韧性与底气。比亚迪等企业明确反对歧视性政策,承诺继续拓展英国市场,计划开设门店、创造就业。中国驻英使馆也呼吁英方遵守国际规则,维护非歧视性环境,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重构,中国品牌以技术实力打破偏见,用本地化布局应对壁垒。
英国的歧视性政策或许能延缓一时,但无法阻挡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实力赢得全球市场的趋势。在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任何以“保护”为名的短视行为,最终都将被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摒弃。中国车企的出海征程,不仅是市场份额的拓展,更是中国智造与全球价值的深度融合——这股力量,终将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一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