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比亚迪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行业的领军者。2025年17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249万辆,同比增长27%,在中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不仅如此,其海外市场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17月累计出口超55万辆,同比激增130%,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比亚迪究竟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在技术、产品、品牌以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又有着怎样的战略与优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度解析比亚迪的业绩与战略。
从总体销量与增长来看,17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27.35%。不过增速呈现前高后缓态势,要完成全年高目标,下半年还需持续发力。在月度销量波动上,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初(14月)销量高速增长,如2月同比增164%,随后稳定在高位,4、5、6月连续三个月超38万辆,7月环比虽出现10%的下降,但同比仍保持微增,这也符合传统车市淡季规律。
海外市场方面,17月累计海外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130%,海外销量占比从1月的22.07%稳步提升至6月的23.54%,7月占比为23.45%,国际化进程加速且成效显著。再看电池装机量,17月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约156.876GWh,同比增长显著,装机量变化与整车销量趋势基本吻合,体现了其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模式,不过外供业务仍有巨大开拓空间。
技术创新一直是比亚迪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技术开年”策略成效显著,“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自2月发布后快速普及,截至7月搭载车型超120万辆,7月国内销售车型中辅助驾驶搭载率已达87%,还率先为智能泊车安全提供“兜底”承诺,极大增强了消费者信任。兆瓦级闪充“超级e平台”、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创新技术也相继落地,持续拓宽技术护城河,并应用于汉L、唐L等热门车型。
在产品矩阵上,比亚迪同样表现出色。主力品牌王朝/海洋系列17月累计销售228.7万辆,是销量基石,覆盖广泛消费市场。高端品牌矩阵方程豹、腾势、仰望三大品牌17月累计销量16.7万辆,同比大增75%,成功突破高端市场,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元PLUS(ATTO3)、宋PLUS、海鸥、海狮07EV等明星车型不仅在海外市场热销,还在多个地区夺得销量冠军,验证了产品设计的全球通用性。2025年,比亚迪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前百名(第91位),排名大幅提升52位,国际影响力与认可度达到新高度。
在全球化战略上,比亚迪成绩斐然。在成熟市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比亚迪超越丰田、特斯拉等传统巨头,斩获全品牌销量冠军;在新兴市场,如泰国、巴西,通过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与销售,颠覆了日系品牌长期主导的格局。
泰国罗勇工厂、巴西工厂、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投产或下线首车,匈牙利基地也在规划中,配合自有滚装船队,构建了全球化的生产、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支撑海外销量持续增长。在欧洲等高端市场,比亚迪通过汉、海豹等高端车型和腾势豪华子品牌切入;在澳洲等市场,插混车型展现技术独特性;在巴西等市场,通过海鸥、宋Pro满足家庭需求,并用SHARK皮卡填补市场空白,产品策略极具针对性。
当然,比亚迪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销量增速放缓,市场份额面临其他自主品牌与新势力的挑战。要完成55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下半年需维持极高销量水平,压力巨大。当前电池产能主要为自用,向第三方车企供应规模有限,未能充分享受全球电池需求增长的红利。不过,比亚迪也有着众多未来增长点。
随着海外工厂产能爬坡和新车型投放,海外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年,成为最核心的增长动力。“天神之眼”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和迭代,将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仰望、腾势等高端品牌的成功,预示着比亚迪在高端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比亚迪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正从我国领先的车企迈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导者,其技术、产品与模式正在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变革。
比亚迪的业绩增长是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全球化布局等多维引擎协同驱动的结果。尽管面临市场竞争与增速放缓的挑战,但其在技术储备、高端化突破和全球化本土化方面的深厚积淀,构成了强大的护城河和持续增长的韧性。比亚迪的发展路径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其未来发展也将持续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你对比亚迪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