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暗幕】你抢不到的“爆款新车”,可能只是领导桌上的Excel表格?
看看这些数字:1小时3万单、24小时5万、72小时15万…现在的新车发布会,没有这种“天文数字”简直不好意思打招呼。 你知道吗? 这些让消费者疯狂、让媒体刷屏的“订单神话”,很可能只是广告公司提前三个月写好的剧本。
有汽车博主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所谓“上市即爆单”,很多都是专门策划的虚假繁荣。 目的就两个一是让你觉得这车火到不抢就没了,二是拿漂亮数据哄老板开心。 这条产业链已经成熟到有专业团队操作,从创建虚拟订单到组织“假试驾”全套服务。
业内人士私下承认,尤其那些产品力不够能打的车企最爱玩这套。 领导砸了几十亿研发,上市时必须看到“市场热捧”的数据,营销部门只能硬着头皮造数字。 于是各种“小订”、“大定”、“限量首发”的戏码轮番上演。
骗局总会在交付时穿帮。 某新势力车企去年发布会宣称订单破10万,实际三个月后交付量才勉强过万。 ,被爆出大量订单来自渠道商刷单,真实转化率低得可怜。
消费者渐渐发现套路:为什么每次发布会都是“爆款”,半年后却常见经销商压库? 为什么APP上显示排产到明年,销售却天天催你提现车?
这种虚假狂欢正在摧毁行业公信力。 当所有数据都注水,真正的好产品反而难以被相信。 就像网友说的:“现在看到订单破万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又掺了多少水分? ”
有经销商透露,某些品牌会给销售下达“小订指标”,甚至用返现方式鼓励用户下可退定金。 这些数据汇总到总部,就成了“市场反响热烈”的汇报材料。
,部分车企高层真的沉浸在这种虚假繁荣中。 某品牌区域总曾在内部会议炫耀:“我们新车订单量是对手三倍! ”实际终端销量连对方一半都不到。
媒体也开始质疑这些数字的游戏规则。 毕竟“订单量”包含可退定金,“大定”才是真实需求。 车企发布时往往混为一谈,用模糊概念制造爆款假象。
业内人士称这种现象为“数据大跃进”。 就像当年亩产万斤的放卫星,现在变成了订单破万的数字竞赛。 最终吃亏的是真实车主,要么等待时间被虚假订单延长,要么发现所谓“爆款”其实保值率惨淡。
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某国产电动车去年宣称订单超8万,全年实际交付量仅4.2万辆。 这些泡沫破裂时,伤害的是整个品牌的信誉。
消费者现在学会看真实数据了:乘联会的批发量、上险量、终端优惠幅度。 这些才是反映真实市场的硬指标。 毕竟,发布会上的Excel表格再漂亮,也不如路上跑的车多更有说服力。
汽车行业本该是靠产品说话的地方。 当车企把精力都放在数据造假上,还有多少心思真正用在研发和服务? 这场“哄领导开心”的游戏,最终买单的却是消费者和整个行业信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