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一个两百万粉的汽车网红,叫JP啥的,碰到了一个所有有钱人都会遇到的终极难题:他那台法拉利F12,想换个更骚的轮毂,结果发现人家轮毂制造商压根没有法拉利的数据。这就很尴尬了,相当于你想给玉皇大帝做身新西装,结果发现你连人家三围都不知道。于是他们不装了,摊牌了,掏出了一个看起来像是星际迷航里医疗官用的扫描枪,对着法拉利那个黑洞洞的窟窿就是一顿扫。这事儿吧,讲真,有一种用屠龙刀切西瓜的魔幻现实主义。
你以为现在的汽车改装靠的是什么?老师傅十年如一日的手艺?卷尺和多年的经验?不,朋友,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这帮人不讲武德,他们开始修仙了。一家叫mbDesign的轮毂厂,上来就说我们没有法拉利的数据。这句话就很灵性。法拉利会给你数据吗?法拉利的心态是:我的车是艺术品,你还敢动?给你数据你自己攒一台出来咋办?所以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怎么动手?传统手艺人拿个卡尺量半天,最后发现误差可能比我的脸皮还厚。所以他们直接掀桌子了,请来了“雷电法王”蔡司,拿个手持扫描仪,也就是那个降魔杵,对着轮拱一顿激光雨。精度0.02毫米。
0.02毫米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偷偷在车身上藏一根头发丝,它都能给你扫出来,还附带分析报告问你是不是最近没洗头,发质有点干。这简直是丧心病狂!这已经不是测量了,这是在给车做全身CT,查查这台法拉利有没有早期潜在的金属疲劳。同行看了也得傻眼,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自己家的水滴都没这么光滑。
这玩意儿最骚的地方在哪?在于它把汽车改装这门玄学,硬生生掰成了一道冰冷的数学题。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年轻时候也折腾过车。最怕的就是折腾半天发现,诶,装不上。或者装上了,开起来哪里总感觉不对劲,像是有个鬼在和你抢方向盘。那种感觉,就跟网购买了件衣服,模特穿着像战神下凡,你穿着像村口保安。那种挫败感,是钱都弥补不了的。我突然想起来我大学时候丢的饭卡,大概就是这种心情。
现在这个扫描仪,就是直接把模特的三维数据给你了,你照着做,不能说一模一样吧,至少也能保证裤腿长度是对的。它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它解决的是中年男人那点脆弱不堪的自尊心。它直接在源头就把“坏了菜了”的可能性给掐死了。加大加大加大,把所有不确定性全部消灭。就问你怕不怕?以前是“差不多就行”,现在是“差一点都不行”。但能过,就是能过。这就是新时代的暴力美学。
当然,人家蔡司和mbDesign不会把话说得这么难听。他们管这种复制粘贴叫“逆向工程”,管这种自己监督自己叫“制造后质量控制”。听起来高大上吧?我给你翻译成人话。
“逆向工程”就是:我看上谁家那个刹车卡钳了,真漂亮,但是没图纸,不好意思,我扫一下,图纸就有了,剩下的你懂我意思。这哪是逆向工程,这是最高级的“学习借鉴”,是数字时代的压缩毛巾,泡水里就变大变完整。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质量控制”就更有趣了,就是自己家的东西做完了,心里没底,怕工厂里的师傅昨天晚上酒喝多了手抖了,再拿这玩意儿扫一下,自己给自己当监工。这哪是质量控制,这是对自己人最深沉的不信任。这就是一个工业级的“照妖镜”,任何瑕疵都无所遁形。
以前大家做生意,造零件,好歹还留点面子,有点信息差,有点“祖传手艺”的玄学空间。现在好了,这个降魔杵一出,大家直接裸奔,底裤什么颜色都看得一清二楚。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谁都别吃了。这玩意儿,就是引爆餐厅的那颗炸弹的引信。
所以你明白了吗?这已经不是一个改车的故事了,这是一个关于“军备竞赛”和“黑暗森林”的故事。当一个网红为了给他的法拉利配个轮毂,都要动用这种堪比医疗影像设备的东西时,你就知道,这个世界已经颠了。以前大家比的是谁的发动机马力大,谁的百公里加速快。现在不是了,现在比的是谁的数据更准,谁的扫描仪激光更亮,谁的“数字孪生”更逼真。这就像武林高手比武,以前是比谁的内力深厚,现在是直接掏枪,一枪撂倒,完全不讲道理。
技术本身没有对错,但当技术把所有东西都量化到小数点后三位时,那种属于老师傅的、模糊的、充满人情味的“手艺”,就彻底没地方放了。所有东西都必须绝对正确,绝对精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这种爱正在被数据杀死。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后修车师傅可能都要考计算机二级和3D建模师资格证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