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与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共同将一份聘书递到刘嘉铭手中。这个画面被现场镜头定格,徐直军同时赠出的还有一个写着"必胜锦囊"的红色礼盒。三位关键人物的同框,瞬间在汽车行业的朋友圈刷屏。
刘嘉铭的名字对汽车圈并不陌生。25年深耕行业的经历中,他主导过广汽丰田汉兰达、凯美瑞等明星车型的企划与推广,这些车型至今仍是中高端市场的销量标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曾推动销售体系的"构造改革",展现出跨领域整合资源的系统化能力。这种经验对启境至关重要——一个由传统车企巨头与科技巨头共同哺育的新品牌,需要的正是能贯通制造与智能技术壁垒的掌舵者。
启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行业范本。广汽集团专门为其成立全资子公司"华望汽车",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华为则以技术供应商身份深度介入。双方团队从年初就启动合署办公,华为将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全面导入,重塑从研发到营销的全流程。这种合作模式跳出了华为原有的"界字辈"框架——既非单纯提供技术的HI模式,也非包揽销售的智选模式,而是构建了"技术供应商+主机厂"的深度协同新机制。
品牌定位直指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华为将把乾崑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全系搭载于启境车型,覆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及用户生态;而广汽则依托28年整车制造经验与三电技术积淀,负责品质把控与供应链管理。首款车型计划在2026年推出,包含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版本,一款瞄准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另一款则为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中大型SUV。
渠道策略同样打破常规。启境明确将建立独立销售网络,不进入华为终端门店。这一设计既保障了华为技术的深度赋能,也维护了广汽的品牌主导权。今年8月的首批招商活动中,全国百强经销商和豪华品牌渠道商已密集报名,市场热度初显。
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的期待与焦虑并存。论坛上热议着充电桩短缺时的窘迫,电池质保条款的隐性门槛,以及保费高于燃油车的现实账单。当一位海南车主抱怨新能源车因"自燃风险"被限制登船时,跟帖中涌现出对安全技术的质疑。这些声音成为启境必须直面的课题——当智能化成为高端车型的核心卖点,可靠性恰恰是用户信任的基石。
广汽的生产线上,新落成的"AI工厂"已开始试运行。统一数字底座串联起研发、生产与供应链场景,华为云工业模型驱动引擎正在处理车身数据流,大模型辅助设计的虚拟验证环境让样车数量减少30%。而在合署办公区,身着广汽工服与华为技术衫的工程师们围着电子架构图争论某个感知硬件的排布方案,墙上的倒计时牌显示距离首款车量产还剩412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