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

奇瑞和资本市场的拉锯,21年了还没个痛快,眼下终于到了冲线前夜——想想也挺魔幻,毕竟同一赛道上,同行一个接一个上市,融资、扩张、造新能源车,风光得很,奇瑞却一路被挡在门外,像被遗忘的老将,忍气吞声。

2004年,奇瑞第一次起意上市,彼时它刚靠QQ小车火遍全国,但资格卡住脖子,造车资质得靠上汽集团“挂靠”,20%的股权就这样让出,产权归属、利润分配都成了麻烦,上市计划直接搁浅,谁都没想到一耽误就是四年。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后面的路更难走,十多年里,奇瑞试过各种“曲线救国”,想过让零部件公司上市,新能源子公司也筹备过IPO,还琢磨借壳上市,目标都是A股,结果每次都碰壁,市场热闹,奇瑞只能在门外看热闹。

直到2024年,奇瑞终于换了打法,盯上港股,2025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8月27日——招股书失效的前一天,奇瑞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全流通”备案通知书,这才算彻底扫清障碍,距离IPO只差临门一脚。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看着同行们早就上市融资、加速转型,奇瑞这21年的纠结其实挺扎心,吉利、长城、比亚迪都趁着风口起飞,奇瑞却反复折腾,错失窗口期,谁能想到,等到2025年,奇瑞还在为上市拼命。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切换赛道,燃油到新能源,强者越来越强,资本市场逻辑也变了,大家拼的不只是规模,更是利润、技术、全球化能力,奇瑞这一路压力山大。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奇瑞的股权结构复杂,混合所有制,安徽国资、管理层、外部资本三方拉扯,国有、民营、外资搅一锅粥,外头看着热闹,实际内部协调、利益分配都不好搞,这也是前几次上市卡壳的根本。

这回能闯过关,还是靠业绩硬撑,2025年奇瑞营收突破4800亿,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7%,连续22年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出口量114.46万辆,甩开比亚迪、吉利、长城一大截,数据摆在那,资本市场也得服气。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奇瑞这些年虽然没上市,却没落下发展机会,这点挺不容易,2001年就开始出口中东,2025年出口版图扩展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攻中亚、南美、中东这些对汽车进口依赖强的市场,打法实在、稳扎稳打。

但问题也很明显,主流出口车型利润天花板低,高量没带来高利润,2025年营收是吉利、长城两倍,利润反而更低,海外渠道投入大,回报慢,奇瑞的苦日子没完,新能源转型又慢了一拍,2025年新能源车营收占比才16%,同行早把新能源当主业,奇瑞还在燃油车里打转,外界对它的新能源认知还停留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港股市场对汽车包容度高,尤其看重新能源转型,但奇瑞要想获得更高估值,新能源这一块必须补课,2025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飙升,奇瑞却还在追赶,转型成败直接决定未来几年能不能翻身。

这些年,奇瑞熬出了耐心和韧劲,但也消耗了很多机会成本,21年没上市,融资渠道受限,现金流紧张,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建都得精打细算,这和资本市场喂养下的同行完全不是一个节奏。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新能源渗透率节节高升,智能网联、海外扩张成了新战场,奇瑞再不抓住这次上市机会,未来很可能被彻底甩开,港股IPO对它来说不仅是融资,更是一次重启。

市值、融资、转型压力会一股脑砸过来,奇瑞要重新证明自己,老本行不能丢,新战场又要拼,出海能不能守住第一,新能源能不能翻身,港股市场会给答案。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外部环境还会变,欧美市场壁垒高筑,地缘政治风险难控,国内市场内卷严重,奇瑞上市只是第一步,能不能走到下一步,谁也没法断言。

安徽芜湖这家老牌车企,终于有了“资本加持”,但能不能借这次机会补上21年的缺失,真正实现质的飞跃,2025年下半年见分晓。

车圈巨头苦等21年,IPO多次受挫,年入4800亿终迎上市机会-有驾

故事走到这里,奇瑞的命运还没到最后一刻,港股敲钟只是新起点,后面还有没有更大的挑战、意外,就看奇瑞自己能不能扛住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