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清晨5点,长沙网约车司机陈师傅的手机弹出一条通知:“今日起,未上传合规双证的司机仅限17:00-次日8:00接单。 ”
他盯着屏幕愣了几分钟,这意味着他每天近10小时的黄金接单时段被直接砍断。 “以前被查到罚个款还能咬牙扛住,现在直接不让出车,等于饭碗被砸了一半!
同一时间,长沙多家网约车平台向司机端推送了近乎相同的通知:双证合规的司机才能享受全天派单权益,无证或单证司机仅能在晚高峰至次日凌晨的有限时段接单。 一纸规则调整,瞬间将无证司机推向生存悬崖。
长沙的“清网行动”只是2025年合规化浪潮的缩影:
佛山单证司机被限制工作日出车时间(5:00-23:00),周末虽无限制,但非全天候接单导致月收入骤降30%;
遂宁直接关闭无证司机入口,无缓冲期,仅允许双证车辆注册;
太原要求平台在8月底前全面清退无证司机,违者暂停派单权限,并将司机列入行业黑名单;
天津、东莞修订管理细则,对平台违规派单罚款标准提高50%,倒逼平台加速清理不合规运力。
这场席卷全国的整治行动,核心逻辑直指源头管控:从“罚司机”转向“罚平台”。 长沙某平台负责人透露,若向无证车辆派单,单次违规罚款可达数万元,平台已紧急上线自动拦截系统,无证账号在禁行时段直接强制下线。
在杭州这类高合规率城市,双证司机日均订单量达16.54单,远超武汉的日均8单。 杭州司机王师傅通过夜间服务溢价,日均流水达700元,月净收入稳定在1.65万元;武汉无证司机李师傅因订单稀缺和罚款,实际年收入不足5.2万元。
收入差距的根源在于合规化激活的市场信任:
杭州私家车转向网约车的出行比例上升18%,乘客复购率高出低合规城市15%;
平台抽成被政府严格限制在21%-25%,且开放高端服务通道;
反观低合规城市,平台为争夺市场推出“一口价”订单,部分订单抽成高达80%,司机每单到手不足5元。
“现在出车就像裸奔! ”重庆无证司机张师傅描述,当地运管配备的“电子眼”可自动识别车牌并调取平台数据,一旦发现无证接单,10分钟内执法车辆到场。 更精准的是数字化执法平台:
南宁、贵阳实时监控平台订单数据,自动标记无证司机接单行为,2025年上半年已处罚违规企业37家;
重庆联合公安、交通部门建立非法营运数据库,通过乘客起点定位、行驶轨迹与平台数据交叉比对,精准锁定目标;
阳江将47辆黑名单车辆信息共享至省级协会,全行业封禁派单。
技术监管彻底击碎了司机的“侥幸心理”。 临沂司机群内流传的查车视频显示:早高峰时段,高架出口处10分钟内连续截停3辆无证网约车,司机面临最低1万元罚款。
对想转型合规的司机而言,现实阻力尖锐:
河南新规要求新增网约车必须为新能源车,郑州某租赁公司2000辆燃油车中仅数十辆达标,司机自付换车成本超10万元;
多地要求司机每季度提交健康证明,被投诉者须参加线下培训,老司机因不熟悉智能设备操作,额外支付调试费近2000元/年;
河南平台将数据接入监管系统的费用转嫁司机,以日均30单计算,月收入减少450元。
沈阳一案双罚制度成为2025年监管范本:平台若向无证司机派单,企业和司机同步受罚,已有16家平台被立案调查。
柳州试点的“一车一平台”政策虽将合规率推至99%,司机因无法跨平台接单,日均接单量下降20%,实际月收入缩水3000元。
合规化浪潮下,留给无证司机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当长沙的陈师傅在8月1日傍晚5点重新上线时,他发现晚高峰订单已被双证司机抢走大半。
“合规司机优先派单”的算法规则下,他的账户沉寂了整整40分钟才接到第一单。 在同一时刻,杭州的王师傅刚完成一单商务专车服务,账单显示收入89元,这是他今天第14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