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个创业传奇,一个不懈追求的故事。从一家小型冰箱配件加工厂起家,如今已成长为跻身世界500强的汽车制造巨头,这就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
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一个普通家庭。1986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温州,在一家小作坊创办了一家生产冰箱配件的小企业,这就是吉利控股集团的前身。起步虽然微小,但李书福怀揣着坚定不移的梦想和不懈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耕耘着自己的事业。
1997年,李书福将目光投向了汽车制造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吉利必须自主研发设计、建立生产线、培养技术人才。面对重重困难,李书福从未气馁,而是紧紧抓住了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
2003年,吉利迎来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吉利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首款吉利品牌轿车"美人豹"也正式下线并获得国家级大奖。这款时尚动感的跑车设计,彰显了吉利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
随后,吉利稳步发展,2005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李书福深谙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采用先进的模块化平台战略,推出了一款款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车型。
如今,吉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一匹黑马,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崭露头角。未来,吉利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环保的出行产品,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书福,他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曾助力马来西亚国民车,焕发新活力
在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历史长河中,宝腾品牌曾经是璀璨的明珠,被誉为马来西亚的"国民车"。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宝腾陷入了困境,产销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的边缘。就在这个危机关头,中国吉利挺身而出,为宝腾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马来西亚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汽车品牌,宝腾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风光无限。其年产量和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20万辆和60%,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车"。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受制于有限的研发实力和制造水平,宝腾的产品开始失去竞争力,销量直线下滑,亏损严重。为扭转局面,宝腾于2016年向全球23家车企发出合作邀请,其中包括中国汽车
车巨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作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本土企业,宝腾当然不希望失去控股权。而吉利作为合作方,又如何保证自身利益?双方是否能够顺利融合文化差异?这些都是需要权衡的问题。
最终,凭借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勇气,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做出了果断决策:中国汽车"出海"是大趋势,只要方向正确,就要大胆尝试。于是,在2017年6月,双方签订协议,吉利收购了宝腾49.9%的股份,全面接管其管理,同时确保了宝腾作为国民品牌的地位不变。
合作伊始,吉利就展现出了强劲的执行力。仅仅一年后,基于吉利博越平台开发的全新宝腾X70车型就在马来西亚丹戎马林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这款车不仅延续了宝腾一贯的时尚设计,更首次搭载了中国供应商亿咖通定制的智能网联系统,实现了语音控制等智能化功能,被亲切地称为"会说话的车"。
X70的成功上市,只是吉利助力宝腾振兴的开端。接下来的几年间,吉利在研发、制造、质量管理、采购、营销等方面为宝腾进行了全方位改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今,宝腾已连续6年稳居马来西亚乘用车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第二位。
企业之间的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吉利深知这一点,因此通过"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当地文化,并结合宝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柔性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这里得以融合,各展所长,为企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曾几何时,宝腾就像一棵枯萎的树木,而吉利则如及时雨一般,为它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这棵树重焕生机,绿叶葱茏,硕果累累。未来,它必将为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腾飞贡献更多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