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技术傲慢,正在被中国马路教做人

讲真,最近车圈打架,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直接快进到把餐厅给爆了。但最有意思的是,楼上打得头破血流,楼下卖矿泉水的居然也开始卷生死局了。说的就是轮胎。

最近普利司通,一个轮胎界的浓眉大眼的老同志,在上海搞了个品牌日,新上任的日本老总黑木稔出来站台,说什么“化变革为机遇”,要持续搞高端。我一听这词儿,DNA就动了。这翻译过来不就是“兄弟们顶不住了,再不想办法就要被干死了,所以我们决定搞点更贵的东西卖”。典中典了属于是。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真实写照,一种系统性的发疯。以前的汽车,发动机是大哥,轰隆隆地一响,什么胎噪、风噪,全都是弟弟,没人关心你轮胎爽不爽。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尤其是电车,一脚电门下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四个黑乎乎的甜甜圈在地上滚。这时候,轮胎那点噪音,就像你深夜追剧时你妈在你耳边念叨“早点睡”,存在感直接拉满,烦得要死。

轮胎的技术傲慢,正在被中国马路教做人-有驾
轮胎的技术傲慢,正在被中国马路教做人-有驾

所以你看,车企为了续航把电池加大加大再加大,车重跟坦克似的,轮胎的承重能力就得是金钟罩铁布衫;车里安静得像停尸房,轮胎的静音就得练闭口禅;续航焦虑天天挂在嘴上,轮胎的滚动阻力就得低到像是抹了油。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会唱跳RAP。这简直就是地狱!

于是轮胎厂的心态,也跟着爆了。

什么普利司通的B-SILENT静音绵,马牌的3D降噪,说白了,就是在轮胎里塞块高科技海绵,跟给你家墙壁加层隔音棉一个道理。还有那个B-SEAL自修补技术,听着像什么修仙功法里的“回春术”,扎个钉子自己就长好了。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了,我们还没搞明白基础物理呢,你们的橡胶都会自我修复了。

这些技术好不好?当然好。但这种好,是一种实验室里的、精致的好。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于工程师的PPT,而在于五环外的现实。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老头乐。同理,轮胎技术的终极考场,是城乡结合部那条刚下过雨、混杂着泥土、玻璃碴子和神秘液体的破路。你那个“回春术”是厉害,但架得住一根民工兄弟掉的螺丝钉吗?你那个静音绵是牛X,但旁边电瓶车大哥的外放音量开到最大,唱着“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你静音给谁看?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傲慢,总觉得参数可以碾压一切。但现实世界,从来不讲道理。

而我们的本土品牌,比如中策、玲珑,就更尴尬了。他们的状态,很像玄幻小说里卡在炼气期大圆满的废柴主角,中低端市场已经杀得人头滚滚,性价比拉满,但一到高端局,面对人家外资品牌的“筑基期”功法,就发现自己没那个心法秘籍,只能花钱去买人家的“筑基丹”,也就是技术授权。

这玩意儿就要命了。你永远不知道人家给你的丹药里,是不是掺了什么限制你未来发展的玩意儿。人家一断供,你就直接修为倒退。所以你看,本土品牌现在搞的什么“纳米硅胶复合材料”,听着就像是自己炼出来的“赛博大力丸”,药效可能还行,但就是感觉差了点意思,底气不足。

讲真,新能源车的轮胎磨损快得离谱,我那台车的原厂胎两万公里就快磨平了,比我掉头发的速度还快,简直是消耗品。这时候,你跟我讲什么品牌信仰?我作为一个被生活反复摩擦的中年人,我的信仰就是便宜、耐用。谁能让我三万公里一换,谁就是我的神。

所以你看普利司通现在也开窍了,也悟了。新老总上来不是先讲技术,而是强调要“信赖”。这词就很玄学。他们发现,在中国市场,光靠技术PPT已经不好使了,因为中国人见过的PPT比他们吃过的米饭都多。现在得玩“攻心计”。

他们开始学着在中国搞直播,开小程序,甚至搞终身质保。一个一百多年的日本老牌企业,被逼得开始学抖音那套“家人们谁懂啊”的玩法,就问你怕不怕?这不是简单的渠道创新,这是一种“道心”的崩塌与重塑。黑木稔说中国的经验要反哺全球,这话说的,太阳听了都要一个趔趄。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日本总部那帮老头子已经看不懂这个世界了,以后打法都听中国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轮胎比喻成修仙有点扯淡,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那个味儿。外资品牌是名门正派,功法深厚,但现在有点跟不上版本。本土品牌是野路子出身,基本功扎实,但缺一本顶级秘籍。

但这种技术上的比拼,说到底还是表象。轮胎和车一样,卖到最后,卖的都是一种“玄学”。为什么有人宁愿加价买奔驰?因为那个三叉星标,就是一种社交图腾。为什么特斯拉车主能容忍各种小毛病?因为马斯克就是他们的教主。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轮胎也一样,米其林那个白胖子,在很多人心里,就是安全和舒适的代名词,这玩意儿你用再多“纳米硅胶”都打不破。

所以,普利司通这些外资品牌,现在拼命在中国市场“整活”,本质上不是在秀技术,而是在维护自己的“神格”。他们要把自己从一个“卖橡胶的”,重新塑造成一个“提供高端出行体验的解决方案大师”。你看,味儿一下就上来了。

而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真正的破局点,可能还真不是去死磕什么静音绵。而是换个赛道,掀桌子。比如,你能不能搞一个轮胎租赁服务?按月付费,磨损了直接换,彻底把轮胎变成一个服务,而不是一个商品。或者,你能不能和保险公司合作,买我的轮胎,送你一个补胎险、爆胎险?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最好的防守不是造墙,是直接把战场变成大海。

但说到底,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谁在乎呢?只要便宜耐用,管你什么ENLITEN还是WTF,能跑就行。这就是最朴素的真理。车企和轮胎厂打生打死,卷到最后,可能只是为了让我们换胎的时候,能便宜二十块钱。

这么一想,这场战争,还挺悲壮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