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府正式启用它在东南亚的第一条纯电动车装配线,年产高达15万辆。这本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扩张的常规新闻,可你可能想不到,就在这条生产线落地的同时,一场“屠杀”正在泰国安静上演。屠杀不是指刀光剑影,而是指中国电动车对半个世纪来盘踞泰国乃至东南亚的日系车集团,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冲击。日系车霸占泰国江山几十年,如今遇上强劲新对手,结局会不会翻天覆地?你觉得电动化浪潮面前,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说到泰国的汽车江湖,以前可以说是日本车的自留地,别人基本插不进去。你只要去过曼谷、清迈这类城市就知道,路上一眼望去清一色丰田、本田、五十铃。泰国人开车的风格也让人印象深刻,佛系中自带慢节奏,马路上哪怕再堵,人们脸上不见急躁,几乎没人狂摁喇叭——有点像喝椰子水的心态开着日系车,慢悠悠优哉游哉。这一切让人产生错觉,觉得日本车会在这里一直风光下去,没人能撼动其地位。然而比亚迪、哪吒等中国车的进入,像一道不可预知的闪电,直接瓜分了日系车的蛋糕。8万辆电动车销量里,哪吒一家就抢下1万台。而比亚迪还在建厂还没全开火的情况下,广告已经铺满了泰国街头。这场暗流中的较量,真的会爆发成全面的风暴吗?
讲到泰国汽车工业,很多人以为是“日产丰田本田”凭空长出来的,其实这背后有段不为人知的历史。1900年泰国贵族听说有汽车,还专门买回来开了个洋气头,连本土工匠都试着做,虽然最后发展得不温不火。到了1960年代,西方的福特、菲亚特陆续进驻,却因为水土不服,只能当“二道贩子”,享受政策红利卖进口车赚快钱,没能深耕泰国市场。倒是日本人凭着和泰国长期交往的底子,利用关税优惠把生产线慢慢扎了根,趁着“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70年代后期集体到泰国投资建厂。到90年代,泰国人造车的本事突飞猛进,形成了号称“东方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网友熟悉的罗勇、春武里等工业区,都是那个年代逐步形成的。可真正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还需等到中国新能源的势头起来——比亚迪这样的玩家,价格一降再降、配置百花齐放,让很多泰国人对油车的“迷信”突然崩塌,就像城里流行起了新能源的“新时尚”。
刚开始,日系车企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波攻势,还能装作没事儿。丰田、日产等头部厂商还高唱凯歌,甚至公布“全球销量历史新高”。媒体也频繁转发这些老牌车企的亮眼数据,仿佛这些年那些市场积淀和庞大的产业链依旧固若金汤。泰国街头,每3辆车里有2辆挂着“J”字母的车标,这给日系车带来了强烈的安全感。更关键的是,这些日企多年在工人培养、售后网络、零件供应上投入巨大,一时半会儿就算有新品牌进来,表面看好像只是多了几个广告牌和展销会,暂时掀不起太大风浪。甚至有些传统车迷冷嘲热讽:电动车太娇贵,续航成谜,保养维修网络跟不上,能不能“扛过酷热暴雨”的泰国气候还真得打个问号。一场看似平静实际杀机四伏的暗战,就是这么无声无息地展开。
就在老牌车厂洋洋自得时,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变化发生了:中国车企,在价格、技术和产品定位上直接“开卷”到新高度。比亚迪元车型刚进入泰国时卖22万铢,一年半以后,竟然只要14万!这种直接腰斩式的操作,日企连眼皮都没抬起来一个,更被打得措手不及。尤其是电动车的智能化本事,给泰国消费者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油车要么跑得快不舒服,要么舒适但动力不行,可电动车智能互动、减震好、颜值高,性能和舒适同步提升,这让大量习惯开油车的人眼前一亮。此时,曾经稳如泰山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反噬——日系车家底厚重,船大难掉头,更新慢半拍;中国电动车反而小船快慢、风格灵活,降价和设计爆款战术轮番轰炸,彻底推翻了之前“油车必须贵于电车”“新品牌没市场”的老观念。比亚迪海豚、哪吒等车型一时成了泰国年轻中产的新宠,“日车=王道”的神话就这么在现实中被颠覆了。
表面上看,中国新能源和日系油车群雄争霸,汽车市场焕发新活力。可实际上,这场价格屠杀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危机。泰国老牌汽车产业链深厚,大量就业和配套企业全绑在油车上。一旦电动车彻底替代油车,数十万工人干几年几十年修发动机、装配线的老手突然被新技术甩在身后,大量中小企业濒临倒闭。与此同时,日系车企反击措施迟缓,不是升级混动车型,就是做点价格让步,完全跟不上中国电动车“价格+智能+社交圈体验”多管齐下的玩法。再加上国际通胀、全球供应链动荡,都让泰国汽车业的转型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电动化潮流里,绝大多数中小供应商和老工人站在转型的失落一边,很难共享产业升级的红利。而在消费端,大量泰国中产还处于“观望、试水、抱怨、再被卷进来”的犹豫期,市场一度混乱,各方分歧反而更深了。
说起来,中国电动车涨潮,谁都挤破脑袋想进海外市场,这场“屠杀”看着风生水起。有人说国产车新潮、便宜、智能,毕竟能把一辆车跌出两、三成价格,这“杀伤力”哪是一般品牌比得了?当然,这剧本写得挺好,美梦谁都会做,可别高兴太早啦。别忘了日系车的人脉和产业根基,这么多年苦心经营,早就和泰国政府、工厂、经销商、小饭店,连路边卖榴莲的都扎了交情。你今天卷价格明天卷技术,真能把几十年的利益圈一脚踹开?更别提每换一波技术升级,成千上万“老泰国修车匠”直接吃不了饭,微小业主一个夏天就关门大吉,这些社会矛盾谁来兜底?再说世界发展哪有真平坦的路,中国车今天能杀进来,明天政策、贸易争端、国际风浪来了,指不定又有多少新变数。这个全球化的新局,你说最终会是谁家的胜利果实?恐怕谁都不敢拍胸口吹牛!国产车牛,日系车也不是吃干饭的,各有各的算盘,结果还早着呢。
你觉得中国电动车在泰国“闪击”日系车市场,是新能量颠覆旧江湖,还是短期价格噱头难撼根基?日系车几十年建立的产销网络和底层人脉,真能被几次技术创新一夜推翻吗?你觉得是中国智慧弯道超车,还是只是让行业负担快速转嫁?电动化大潮下,谁才笑到最后?欢迎留言放马过来拍砖讨论,把“屠杀”这出戏说说你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