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车这事,往往是个玄乎的过程,尤其是现在车企一个比一个拼命的“内卷”,各种配置、芯片一个劲往里怼。最近闹的最猛的,是现代的EO羿欧,起步价12万不到,居然标配了高通骁龙 8295。讲真我刚听到的时候还以为是段子,这个芯片居然跑到这个价位的车上来了,现代这是三拳两脚直接砸到合资车的肋巴骨啊。
咱先说说这颗8295,我为啥兴奋。简单点讲这颗芯片直接把车机的反应速度拉到了“没脾气”的水平,啥导航啊、影音播放啊、行车影像一锅端,统统不卡,最牛的是它还有神经网络处理器(NPU),你但凡喊,下单外卖、开空调、播音乐就能秒响应。咱不是说吹技术咋风骚,关键这还能同时带27寸大屏,“触摸”的流畅感是真能肉眼可见。对于“车机死粉”来说,这符合我们心里一直盼望的那种未来车,这价格还能有这硬件,甭提了,性价比炸裂。
但其实我也有很多担忧。比如最重要的点,有人说硬件强了体验就强了,别真以为是这么回事。车机这玩意,70%的体验说白了都得靠软件优化,芯片只是基础。你给我一颗顶流的8295,结果整出来一个逻辑像迷宫、操作反人类的UI,那还真不如勤快点优化既有的8155芯片。现代能不能把自己的原厂系统整舒服,咱们还不好下。手机系统用差还没事,开车呢,盯着屏幕找不着北,安全问题可就大了。到时候,这车机会不会从“智能座舱”沦为“智障套间”?咱还得掂量掂量。
还有“生态”的事咱不能忽略,这可是合资车进军智能化的要命一环。国产品牌这些年可是脑袋挤破了往生态里钻,先别说鸿蒙、小米互联这些玩得飞起的名头,单论“你喊一声,家里所有设备都能听懂”的联动逻辑,合资是得补太多课。就拿现代来说吧,这波硬件确实牛,但软生态要是追不上,结果就像我买了个顶配游戏主机,它偏偏不能连显示器,真成孤零零高配了。
第三个雷是硬件下放的成本问题,短期这事绝对能砸翻市场,谁不爱合资品质+智能黑科技的搭配?可长期呢?毕竟高端芯片带来的麻烦事儿确实不少。售后维修、系统更新、供应链吃不吃得消?现代是吃下这些成本呢,还是直接甩锅给第三方服务商?要是后者,这不就等于叫用户自己看哪家修得便宜吗,咋整?
那说回来,这台车到底值不值得买呢?如果你是个实用主义者,追求机械靠谱,还想要个不太卡的车机,羿欧可以排个试驾。但要是像我一样比较“抠细节”的那种,建议你留点理智。别上来盲目冲首发,等下市场反馈了车上具体表现再决定,特别是软件流畅度那块能让咱们立马犯脾气的,还有现代会不会老老实实给OTA搞起来。
说个题外话,要是你是那种手机和家居生态深度绑定的“科技控”,那先别急着订,搞清楚现代这个车机到底对接能力如何,它可不一定吃得住你的整个智能生态啊。我们喜欢好硬件没错,但健康的背后是全环境配合,这事关体验的舒适度。
以我个人的观点,现代这招是挺有野心的。智能化竞争不再是新势力的专利,合资车企也开始正面硬刚了。不过再强的芯片,落点还是在用户日常体验能不能变得足够得劲。你车机的逻辑清晰了吗?反应速度跟得上了吗?还是空有一身参数秀呢?这对用户来说才是王道。
好了,甩个问题给你们;用车也好,路上体验也好,你真正在乎的车机体验细节是什么?我去翻翻这台车的真实表现,等下次跟你唠嗑的时候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