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账期缩短,中汽协发倡议,供应商回款压力下降

说起来,中国汽车圈最近的热闹事,就是供应商账期的那点事。 今年9月,中汽协站出来发了个倡议,内容不复杂,核心就是——整车企业向供应商付款别再拖拖拉拉,60天内结清,这事要成明规则了。一句话,账期终于盼到“天亮”了。可别小看这个举措,对一些靠“喘气”过日子的中小供应商来说,这相当于刚下过雨的麦苗遇上太阳。

先说说行业背景。这两年汽车市场能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卷”。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用户买车都得了实惠,但企业日子却紧巴巴——尤其是产业链底端的中小型供应商。每逢项目结算,常常是拖啊拖,供货的活干完了,钱还得慢慢等,搞得欠款成了行业公认的“顽疾”。政策其实早盯上这问题了,今年6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上路,这回有了法律“锏”,可实际生日常中真正把60天账期落实到位的车企还是少数。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汽协出来走一波,给了细则。“平等”“自愿”“公正”“诚信”这些词,别光看字面,细掰起来就是要求大家别玩套路。约定,要有明确的采购订单和交货通知单,不许自个儿改主意不通知对方。供应商安心,风险少点。车企收到货得在三天内验收完,不拖时间线,效率提升一半。至于付款环节,明确规定必须是在验收后60天内结清,支付方式只能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那套路直接禁了——这种票据流动性差,相当于“画个饼”,供应商实打实拿不到钱。月度对账、长期合作,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合作更稳。其实归根结底,倡议内容就是“管住手”,让中小供应商不至于被欠款拖死。

这场风波一出,不少车企都站出来发声。“我们支持倡议!” “坚决贯彻落实!”这类话,最近车企发表得比销量数据还勤。国企那边,中国一汽、东风、上汽、广汽这些“大哥级”都表态要严格执行,广汽自打1997年成立就一直坚持不超60天,标准堪称业界学霸。民企大厂如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也紧跟风,不光说账期60天,还誓言不用商业承兑票,吉利还抢跑了,直接把账期统一到60天并取消了那些让供应商为难的支付方式。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也一并响应,看上去行业一致往规范方向努力。

但是真正要让这张承诺落地,还得看执行。有些企业嘴巴上喊口号,实际结算还是习惯“拖拖拉拉”,更别提某些地方性的“小巨头”,合同一签,付款周期能拉成“大长篇”,供应商不是在等钱,就是在等钱的路上。近两年汽车行业虽然表面风光,实则内卷,供应商普遍过得不轻松。压价、比选、付款延期这些“惯例”,已经让供应链每逢招标都得“拼命三郎”,供应商绞尽脑汁保住工厂不开张就赔钱。钱要不来,研发经费哪有,品控跟不上,零部件质量下滑,最终就是整车产品“减配”,这一波蝴蝶效应,影响的还是终端消费者。

中国车企账期缩短,中汽协发倡议,供应商回款压力下降-有驾

账期问题不仅是供应商的命脉,也是车企产品质量的隐患。试想一个零部件厂家天天为资金发愁,连人力都要精打细算,还能指望他们弄出啥高端技术吗?要优质又要便宜还不快还钱,哪有这么美的事。行业要想良性发展,靠“压榨”供应商这条路完全是死胡同。

这次倡议出来,说白了是行业自救。大家都明白,只要账期能做到公正透明,供应商资金周转快,研发投入有了保障,合作关系能长期稳定,整个产业链才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尤其在现阶段,车市价格战依旧激烈,品牌溢价逐步变弱,如果零部件质量再跟不上,口碑一垮产能也就玩完。

供应商回款快了,谁受益最大?当然是那些原本小成本运营的企业。他们没大财团做后盾,每分钱都得过紧日子。流动资金不畅,往往一两个大项目结算延误,公司直接停摆。拖欠问题一多,行业断层随之而来,市场就只剩下几家头部企业“垄断”,产业创新止步不前。这根本问题,就是供应链“健康”还是“亚健康”,直接决定了中国汽车市场是不是能持续“造血”。

有意思的是,部分车企已经把账期缩短当成营销亮点。比如广汽那种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执行的案例,成了供应商圈里“抢单优选”。毕竟谁都不想和“赖账王”合作。吉利、比亚迪等新型民营大厂也不再只靠价格说话,结算速度成了考核体系的标准动作,这种变化在行业口碑传播里,带动了新风向。

中国车企账期缩短,中汽协发倡议,供应商回款压力下降-有驾
中国车企账期缩短,中汽协发倡议,供应商回款压力下降-有驾

不过行业里也不是一片春风。有的车企账期虽短,合同条款可复杂着呢,供应商能不能轻松准时拿到钱,还真得看流程管理和企业执行力。那些习惯于票据支付的老模式,被制度敲一棒子,确实得重新学规矩。有供应商直言,以前拿票子去银行折现都得排队,钱到手还得付几道手续费,最后还不如现金好使。现在银行承兑汇票“上位”,至少能减少资金压力和风险,但真要行业全面转变,估计还得有一阵阵的磨合。

账期问题背后,其实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新老势力的博弈。头部大型国企有底气签长期合作,民企要靠灵活打法抢供应商,造车新势力则强调流程高效和资金透明。能不能真做到“你有订单我有钱,大伙一起赚票子”,还得看整个行业是不是能迈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快车道。

而且,60天账期不仅仅影响供应商,它还是车企自身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回款及时,大家都不怕爆仓断链、断货减配,终端消费者也能用上配置更合理、质量更踏实的汽车。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产业兴旺是所有人都得利的买卖。

说白了,倡议本身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每家车企管住嘴,迈开腿,把合同和流程做实。供应商们手里要是能稳稳拿到钱,自然会下本钱讲研发、保质量,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否则还是那句老话,贪小便宜吃大亏,短期账面漂亮,长期却把市场卖了。

现在,业内普遍欢迎这个倡议,各种表态不停刷屏。有人说这是供应商的“天亮”,也有人觉得行业里“雷声大雨点小”。但不管怎么说,眼下至少迈出了一步,给大家一个预期和底线。以后谁要是还玩拖账这一套,估计行业监督和法律管控都不会轻易放过。

至于后续会不会有变数?其实只要制度和政策继续收紧,不给钻空子的机会,再加上车企自己拎得清,那供应商这个群体也许真能迎来一个实实在在的“晴天”。一言以蔽之,朝前看的路,大家都得齐心协力,让汽车行业少点糊弄,多点实在。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