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CEO一番“欧洲不需要增程式,插混就够了”的言论,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激起千层浪。难道我们就是“技术倾销地”,只能捡欧洲的“剩饭”?这傲慢的姿态,着实令人不悦!
大众在中国市场可谓春风得意,合资公司风生水起,三十款新车型蓄势待发,俨然一副要扎根中国的模样。可上海车展上那台ID.Era概念车,即使续航里程突破一千公里,也难掩其骨子里的傲慢——这技术,是“特供”中国的。
大众CEO托马斯·谢弗,前脚还在说增程式是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的良方,对欧洲“有潜力”,后脚就翻脸不认人,声称欧洲不需要!这岂不是把中国市场当作自家后院的“试验田”,技术行不行,先拉到中国“练练手”?
诚然,欧洲市场成熟,插混技术足以应对。但中国地大物博,充电桩的普及程度远不及欧洲,里程焦虑仍是新能源车推广的拦路虎。增程式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方便长途出行。大众如此行事,哪里是“因地制宜”,分明是“区别对待”,是把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置若罔闻!
更令人愤慨的是,谢弗竟然表示,用增程式替代现有的插混系统“并非最佳选择”,大众不愿为此投入巨额资金。这番话背后的潜台词,不就是嫌增程式技术研发成本高,利润回报慢吗?那中国消费者呢?难道就该被“区别对待”,用“低人一等”的技术?
大众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欧洲市场求稳,用成熟的插混技术;中国市场则用来“尝鲜”,用增程式技术探路,反正“人傻钱多速来”。如此“两副面孔”的商业策略,何其凉薄!恰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言:“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大众的“金玉其外”,掩盖不了其“败絮其中”的傲慢与偏见。
企业要想在一个市场立足长远,必须拿出真诚,尊重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耍小聪明,搞双重标准,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大众,别把中国消费者当傻子!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傲慢与偏见,终将被市场无情抛弃!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风起云涌,自主品牌也正奋起直追。大众若继续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洪流所淘汰。望大众能正视中国市场,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以真诚和尊重取代傲慢与偏见,莫让中国市场沦为“技术试验场”!勿谓言之不预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