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哪吒汽车重整那天,朋友圈炸了,不是那种猝不及防的八卦八秒钟热度,是真正圈内人有被震了一下。毕竟前两年新能源车圈里,哪吒怎么都算得上销量前排,低价走量路线,三四线市场纵横捭阖,眼看能成中国电车“拼多多”。真没想到六十天江湖流转,谁的明天会先来,哪吒这剧情堪比惊悚片,让人手心直冒汗。
看了债权人会议公开信息,一排数字齐刷刷眼晕。1631家债权人,260多亿申报额度,审下来确认的也有51亿,毛估估三分之一成了实锤。工资欠着,公积金没补,只有1545万账户余额,对比一下每月员工支出和日常周转,怎么都扛不住。更刺激的是五千万保證金上,投资人报名七十多个,后来筛谁能真掏腰包还不确定。说好的东山再起,一切还在迷雾里。
其实行业内都明白,哪吒不是单点故障,是真卡在了新能源车市洗牌的大周期口。老百姓看的是新车优惠送流量,资本盯的是产能、双资质和海外渠道。裁员降薪,闭门会议,供应链、品牌方、代理商,没一个不牵动神经。前几年新能源红利一波接一波,头部几家还在各自卷发明专利和智能驾驶,下游的哪吒前些年还怎么都排得上号,现在市场分化加剧,头部降价卷到底,二线没得选,要么下沉死守,要么赶紧抱大腿。
看到员工半年工资缓发,什么感觉,光明正大地“拖”,总归都是等那一口气,谁也不舍得直接关门。但现实是残酷的,债务也罢,工厂停工也罢,一旦资金回血慢,大家都等不下去了。合众新能源这么操作,也是权宜之计。高管工资封顶佯装姿态,创始人停发工资作样子,稳定一下人心,实则核心研发走了不少,到底能剩多少核心技术,外界其实没谱。
说起来哪吒的资产真不差,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广西南宁三大基地,光年产能说出来就唬人,什么“智慧工厂”“工业4.0”……场面是有了,问题是车没那么多订单。海外渠道布局得早,东南亚、南美、欧洲都有苗头,子弹不多还先打出去,出海销量一年翻几倍,看起来气势威猛。谁看得穿,其实东南亚新能源市场远远没中国卷,各家都在跑马圈地博个明天。哪吒在泰国、印尼KD工厂布好局,年产能两万台,出海销量今年还在涨,但无奈国内坐吃老本,海外也不可能立刻大爆。
重整对哪吒其实就是最后的自救机会,账面存货、车辆、品牌、海外资质,全成了和潜在投资人谈判的筹码。现在最值钱的,生产资质,还有那几十万存量车主。政策影响大,新企业要再拿牌照没以前容易,资本当然愿意捡漏。可惜哪吒欠债太狠,人家拿大头进来,首先填坑还债,其次大概率会动刀子——要不资产剥离,要不人马重组,和那些没资质的新选手重组联营,钱不是那么好赚。
说到底赛道变了。前两年还有投资大佬愿为“新能源概念”撒钱,现在全行业从烧钱到看现金流、看毛利。哪吒赶上IPO窗口,结果去港交所兜兜转转,融资计划卡住,最后一地鸡毛。去年销量12万,今年更丢到6万出头。市场冷了,融资死磕,后台一摊旧账,资本看得很清楚。
网友段子传疯了:哪吒辛苦三年,归零一月;车主买的智能车,一觉醒成超大号“充电宝”,车机断网,流量自购,一时间哪吒车主群一片哀嚎。谁都想到,新能源企业存量资产不能变废铁,至少维持服务,品牌不至于一夜崩塌。管理团队努力调停,供应商堵门、车主维权,还要硬撑着说“不裁员、持续服务”,其实谁都知道,真正能扛下去就见了鬼。
也有乐观者,觉得哪吒40多万车主还在,连夜和供应商谈判,工厂应急复工,降本增效,或许只是浴火重生的老路再走一遍。问题是赛道巨头们太能降价了,二线再不更新产品力,在新一轮智能驾驶、电池技术迭代里落后一步,光低价吸引的用户守不住。
再怎么说,哪吒的投资价值还是有的。双资质、产线可复用、车型下沉、海外布局,这几点就能让不少后进者心动。现在投资圈流传一句话:买下哪吒,不如直接买下资质和渠道。还有技术平台,哪吒V和U的那套三电系统,简单粗暴,代步市场、换乘市场、出口都还能卖点量。
偏偏历史总在重复,零跑和哪吒一对比更有意思,两家都靠廉价车型打开市场,零跑早早做家庭车品牌向上,哪吒居然跑去造什么GT运动轿跑,全国能卖几台?产品决策靠“一言堂”,管理混乱,最终错失战略窗口。再加上IPO没成,老股东不愿补血,员工该走的走,技术外流,品牌声誉还要靠车主维系,行业洗牌一到,全成了风险点。2021到2023年累计亏了184个亿,要说未来翻盘不难,但新钱往哪灌?资本哪还敢当冤大头?
行业整合速度让人怀疑人生,比亚迪、吉利自己打自己,极氪、西门子什么品牌都在合纵连横。新势力头部已经固化,蔚来小鹏零跑一路盈利指标挂在天花板上,谁要还在讲“故事会”,资本直接冷脸。一边是老资本撤退,另一边是新玩法更卷,哪吒没技术壁垒,品牌粘性也不够。这时候拼的就是谁能活得更慢,死得更体面。车市格局重塑,比的不是谁涨最快,而是谁亏得最久。
说回哪吒重整,这几年快节奏行业下,给人的唯一启示是——红利能吃多久,基本面强弱才是定海神针。哪吒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写着大环境逼出来的血和泪。再多的希望都不能当饭吃,融资还是要靠硬资产、现金流、债务重组来稳住。
不过,看着海外工厂、现有产线,再有40多万车主,哪吒其实比想象中要有韧劲,只要投资人敢下场,哪吒还有一线生机。最差局面,无非资产划拨,品牌一拆两卖,产业链发挥到极致。新玩家联营,或者老巨头入驻,一线希望始终还在。有网友吐槽,哪吒这回至少教会中国车企什么叫苦日子备胎,不靠募资活命,还得靠群体用户和产品实力,说到底还是落在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竞争上。
没有倒下就是没输,还能重整就是能苟一口,新能源这条路,谁敢说下个倒下的不是自己?
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文末求个留言、点赞、关注,哪吒的故事还在热搜,希望未来还能给大家讲个大结局。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