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搭载965cc摩托车发动机的增程混动技术,结构轻便成本低但振动噪音挑战仍待市场检验

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了。它搭载的965cc摩托车发动机作为增程器,这只是行业里一个挺有意思的尝试。其实我觉得挺大胆的,毕竟谁会想到用摩托车引擎来驱动一辆全尺寸的Van?这背后一定有不少考虑。

先说结构,摩托车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你瞧,这对一台商用Van来说特别关键。空间宝贵,重心要稳,不能为了减轻一点点重量而用那种笨重的汽油机。尤其是增程器,主要是发电用的,运行平顺、噪音低才是真的。

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搭载965cc摩托车发动机的增程混动技术,结构轻便成本低但振动噪音挑战仍待市场检验-有驾

我又翻了下笔记,假设这套965cc发动机的输出较传统汽车增程器低一些——大概42kW,跟普通汽车用的微型发动机差不多,但对摩托车来说已经相当强大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呢,幸好工作原理不同,主目的就是发电,摩托发动机的噪音振动提高不少的可能性。就我亲身经验,如果没有特别调校好,噪声会变成乘车体验的潜在风险。

你说,这种设计是不是炒作多了?用摩托车引擎,背后到底图啥?其实我觉得还是成本和空间的考量。你想,普通摩托车引擎的供应链非常成熟,成本也比专门为汽车开发的增程器低。比方说,我一个朋友是修车师傅,他说:’这种发动机容易维护——小问题也方便找零件。’车企用它,就是希望能用低成本做出差异化,也能快速推出来。

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搭载965cc摩托车发动机的增程混动技术,结构轻便成本低但振动噪音挑战仍待市场检验-有驾

不过市场反应我还真不太清楚。一台摩托车发动机转速波动大,振动频率高,怎么才能让它在汽车用的场景里保持稳定?我猜检验过程会很折腾。毕竟,车子在高速、上坡、满载、空载时,发电机稳定性非常关键。之前我还和一位工程师讨论过,他说:这关键在调校,得把震动降到最低。——嗯,技术难点确实是不少。

对比同价位的增程混动车,比如理想、蔚来,一些基本的差别逐渐显现。它们多用发动机模仿电站,或者是压缩空气、燃料电池。用摩托发动机,听起来像是心血来潮,又像是为了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甚至带点奇思妙想的意味。

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搭载965cc摩托车发动机的增程混动技术,结构轻便成本低但振动噪音挑战仍待市场检验-有驾

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相册,发现那台车的引擎舱里,真的空间非常紧凑,没有多余的弯弯绕绕。可想而知,内部布局压力很大,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散热、振动抑制、耐久性——这都不是简单事。你觉得,为了能用这么小的发动机,牺牲的体验会不会大一些?还是说,现代技术的调校能力已到了一种无视振动的境界?

这是一场成本与体验的博弈。商用车要稳,要耐用;消费者要安静、好开。这两者怎么兼得?可能还得市场来验证。对于我这种喜欢琢磨车的细节的人,还真挺想知道:这种设计能不能经得住灰尘、长时间的考验?还是会变成只在宣传片里的概念?

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搭载965cc摩托车发动机的增程混动技术,结构轻便成本低但振动噪音挑战仍待市场检验-有驾

你们觉得,这样的小排量发动机能走多远?我也没想过太多,估算下来,百公里耗油可能比传统汽油机高一点,但明显比纯电节省,毕竟,燃料成本还是比较低廉的(心里大概猜测像0.3元/公里左右?或者还要低一点——不确定,有点随便的感觉)。如果未来油电融合能做得更巧妙些,或许会走得更远一些。

最后说一句,虽然这个方案在技术上还在试探,但我其实挺佩服有人敢去试。市场上的一大问题,是用料和耐久。一车外壳吃灰,发动机运转还没 warmed up,振动噪声就跑出来,这样的挑战谁会轻易忽视?你们觉得,能不能走得长远?或者只是一波噱头?

上汽大通大拿V1曝光搭载965cc摩托车发动机的增程混动技术,结构轻便成本低但振动噪音挑战仍待市场检验-有驾

暂时留个悬念吧。这种摩托车发动机+增程模式,未来会不会变成真正高性价比的选择?还是,只能藏在技术圈的小角落里,默默试验?你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