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向盘后的人永远是第一责任人
去年秋日,G15沈海高速上,何某某惬意地开启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他像往常一样松开了紧绷的神经,任由系统掌控车速。当拥堵车流突然出现在前方时,他以为车辆会自动刹停——但这次,钢铁躯壳毫无反应。时速表牢牢钉在110公里的位置,距离前车只剩不到10米。何某某猛打方向盘的瞬间,灾难的链条已然扣紧:一辆车被撞翻,三车接连相撞。更令人心碎的是,他车后排未系安全带的亲友,在猛烈撞击中永远失去了呼吸的机会。
“我太依赖它了,以为车子会自己刹停……”事故后何某某的忏悔,道出无数智能驾驶用户的侥幸心理。可他的车辆说明书上,L2级辅助驾驶的标注早已写明:这只是位需要随时监督的“副驾”。系统在光线充足的白天漏判拥堵,恰暴露了当前技术的致命短板——它无法替代人类应对瞬息万变的道路。
当四辆扭曲的汽车和一条逝去的生命摆在面前,法律的天平却未将何某某推向重罚。慈溪检方的“相对不起诉”决定引发波澜,其逻辑链条却异常清晰:自首认罪、全额赔偿、获得谅解,加之事故源于过度依赖而非故意违规,让此案贴上“情节轻微”的标签。但这柄轻落的法槌,实则敲响更沉重的警钟:“只要手握方向盘,你就是生命的第一责任人。”检察官的告诫穿透纸背。
车企的免责高墙正悄然松动。就在此案引发争议时,比亚迪率先打破行业潜规则,宣布为“天神之眼”泊车系统兜底——若算法失误撞了墙,维修费他们担。这看似是技术自信的宣言,实则划清责任边界:用户改装或误操作?免赔!系统漏洞导致事故?买单!不过当“裁判”和“运动员”同为车企,事故鉴定的公正性仍悬疑待解。
更现实的荒诞剧已在绍兴高速上演:某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竟在超车道停车酣睡,逼得后方车辆尖叫避让。交警唤醒他时,得到的只是一张200元罚单。当人类把性命托付给算法,自己却“脱手脱眼脱脑”,事故便进入倒计时。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方向盘不会自己救命,生命更没有重启键——**技术再先进,责任永远握在自己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