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特斯拉要求美国车全面弃用中国零件,两年内完成替换

2025年11月15日,《华尔街日报》的一则独家消息像颗重磅炸弹,在全球汽车圈炸开了锅:特斯拉给供应商下了死命令——供往美国工厂的零部件,不准再有“中国制造”的标签。目前,一批中国产零件已经被替换下线,按照计划,未来1到2年里,所有美国产特斯拉车型的供应链,都要彻底和中国说“再见”。这个消息让那些常年给特斯拉供货的中国企业捏了把汗,更意味着在中美贸易的拉锯战中,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版图,正在被重新改写。

突发!特斯拉要求美国车全面弃用中国零件,两年内完成替换-有驾

特斯拉突然“翻脸”,绝非一时冲动,而是被多重压力逼到了墙角。最直接的推手,是美国本土的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成本压力。自从特朗普政府给中国输美商品加税以来,中国汽车零件进美国的“门槛”一路飙升,叠加基础关税和301条款关税,综合税率最高冲到了40.9%,这直接让美国产特斯拉的成本涨了12%到15%。更诱人的是那笔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说得明明白白,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必须全在本土生产,才能拿到这笔钱。对特斯拉来说,这笔补贴是稳住美国市场价格的“救命钱”,自然成了斩断中国供应链的核心动力。雪上加霜的是,今年7月中国与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让车用芯片一度断供,这让特斯拉彻底看清了单一供应链的风险。就像苹果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一样,特斯拉也想把美国工厂的供应链往北美、东南亚转移,躲开中美贸易的“雷区”,这也是典型的地缘政治“避险”操作。

突发!特斯拉要求美国车全面弃用中国零件,两年内完成替换-有驾

但这场“切割”对特斯拉来说,更像是一场“自断臂膀”的阵痛。中国供应链早就成了特斯拉全球体系里的“顶梁柱”——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和德州奥斯汀两大工厂,60家核心供应商全是中国企业。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拓普集团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三花智控占比超80%的热管理部件,这些中国产品凭着成熟的技术和划算的价格,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行业算过一笔账,要是美国产特斯拉不用中国电池,光电池成本就会暴涨42%,整体生产成本至少涨20%到30%。就算特斯拉把部分电池订单转给了韩国LG能源,可LG美国工厂造电池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照样得从中国买。说白了,所谓的“去中国化”,不过是把供应链环节挪了个地方,根本没法真正和中国切割。更有意思的是特斯拉的“双重标准”:上海超级工厂完全没受影响。作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工厂,上海工厂95%以上的零件都是本地采购,2024年更是承担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产能。加上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全靠中国道路数据训练,它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半点没减,形成了“美国产弃中国件,中国产靠中国链”的分裂局面。

突发!特斯拉要求美国车全面弃用中国零件,两年内完成替换-有驾

特斯拉的“切割”行动,不仅让自身陷入成本与供应链韧性的双重考验,更像一颗投入全球汽车产业池中的石子,激起了连锁涟漪。通用、Stellantis等美国车企已开始跟进,纷纷向供应商提出减少中国零部件依赖的要求,这预示着过去数十年全球化浪潮中形成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构压力。对特斯拉而言,这场供应链“大换血”是在政策红线、成本压力与地缘风险之间的艰难平衡——7500美元补贴的诱惑与高额关税的倒逼,让其不得不迈出这一步,但中国供应链在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又让这场“切割”充满未知与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