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深夜,上海街头一辆理想MEGA突然起火,火光映出的不只是燃烧的车身,更照见了新能源汽车高速狂奔背后的隐忧。四天后,理想宣布召回11,411辆MEGA,主动更换动力电池与控制器。表面看,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危机应对;但翻看社交媒体,车主的愤怒与质疑并未因“免费换电池”而平息。
这场召回,源于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可能引发动力故障甚至热失控。理想在事故前4小时已通过云端预警,却因无先例未及时干预。发现问题后,公司未等监管定责,便主动召回并延长质保。CEO李想一句“生命只有一次”,赢得不少掌声。但掌声之外,更多声音在问:为什么偏偏是MEGA?为什么刚出厂不到一年就要换电池?
车主在懂车帝和汽车之家发帖追问:若只是冷却液问题,为何要连电池一并更换?这究竟是补救,还是对设计缺陷的变相承认?有人指出,MEGA作为首款搭载5C超充的车型,在高压快充下电池散热系统承受极限压力,铝板腐蚀或是系统性风险的表象。而理想至今未公布完整技术分析,仅以“防腐不足”概括,被批“避重就轻”。
更令用户不安的是处理方式。多名车主在微博控诉,4S店未经同意便拆卸并更换电池,且未说明电池来源。是全新电芯,还是翻新重组?车辆残值是否会因此受损?这些关键信息被模糊处理。有人讽刺:“车门能打开就叫安全?那房子烧了人能跑出来,也算建筑合格?”
理想用成本换时间,用零件换口碑,但信任的重建从不靠单方面施舍。它确实率先用数据预警发现了风险,也承担了数亿元召回代价,展现了头部新势力的责任意识。可当技术跑在标准前面,企业不能只做“事后修补者”,更应成为“事前透明者”。用户要的不是“丧事喜办”的安慰,而是对设计逻辑、材料选型、长期可靠性的坦诚交代。
真正的安全,不是起火后车门能打开,而是根本不会起火。
真正的信任,不是免费换电池,而是换得明明白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