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吉姆·法利近在阿斯彭思想节上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言论,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他“自惭形秽”。这位一年内多次往返中国的汽车巨头掌门人,对中国电动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到震惊,并发出警告:“如果输掉与中国车企的竞争,福特的未来就将不复存在!”
法利亲身体验了中国电动车的技术碾压优势:“每辆车都内置了华为和小米系统,上车无需配对手机,你的整个数字生活自动在车里呈现。”这种无缝连接的智能座舱体验,让福特望尘莫及。他坦言西方科技巨头谷歌、苹果“拒绝进军汽车行业”,导致美国车企陷入技术断层危机。
更令法利震撼的是中国电动车的成本与品质双杀。他直言中国车“成本和质量都远超西方”。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占全球新能源车份额达68.3%,全球每新增10辆电动车就有8辆来自中国工厂。而美国新能源渗透率仅9%,日本更是低至2%。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海外
法利对中国对手的盛赞早有先例。去年他称小米是“比汽车公司更强的消费品牌”,自曝驾驶小米SU7后“完全被征服”。这种放下身段的坦诚,折射出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
福特的困境已成行业缩影。受中美关税战冲击,福特今年紧急暂停向中国出口野马等高端车型。林肯领航员在中国的售价从80万元飙升至200万元,销量随即暴跌72%。百年品牌的光环,在150%的关税壁垒前支离破碎。
残酷对比在产品端更为明显:当比亚迪U8以109万元定价月销破万,蔚来ET9搭载自研900V高压平台冲击百万市场,福特电马Mach-E年销量竟不足千辆。赛道上的美式肌肉车轰鸣,正被中国激光雷达的扫描声取代。
中国新能源的全球攻势势不可挡。2025年5月,自主品牌海外份额飙升至14.8%,四年暴涨八倍。从固态电池到城市NOA智驾,中国车企年均研发投入超20亿美元,构建起从锂矿开采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海外舆论场已响起警钟。泰国网友直言:“当中国在某个领域崛起,就不可能再被击败。”美国网友痛陈本土困境:“我们的道路30年未更新,5G网络空白,精英都涌向金融而非制造业。”
面对生死存亡,福特被迫启动“逆向求生”模式:暂停整车出口却维持发动机供应。同时尝试将中国生产的林肯返销美国,凭借本土供应链创造8%利润率优势——这种颠覆传统的“中国造、美国卖”模式,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规则。
法利在董事会的内部警告已成公开呼救:“中国在AI智驾领域的技术领先几乎是不可逆的。”当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当欧洲启动反补贴调查,这些保护主义举措恰恰印证了西方竞争力的衰退。正如英国网友的犀利点评:“这不是竞争不过,而是根本不敢竞争。”
理想汽车自动机器人安装挡风玻璃
底特律的落日余晖中,福特博物馆里1930年大萧条时期的Model A展车旁,新添的电子屏滚动着警世数据:中国每45秒下线一辆新能源车。这场百年汽车工业的权力更迭,早已超越技术竞赛的范畴,成为关乎生死存亡的终极战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