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但凡是关注点汽车市场的朋友,肯定都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咱们国内的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真是越来越厉害了,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这其中,比亚迪的表现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它推出的车型,基本上出一款火一款,让其他车企看着都眼红。
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摆在了所有同行的面前:这比亚迪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怎么才能跟它过过招呢?
过去大家可能觉得是价格战,但后来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现在看来,有些聪明的品牌已经找到了门道,其中吉利汽车就是个典型代表。
它好像是把比亚迪的成功秘诀给研究透了,不仅学,还学出了自己的新花样,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咱们就从吉利最近的一系列动作说起。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也开始玩起了“姊妹车”或者说“双车战略”。
这个玩法,比亚迪可以说是玩得炉火纯青。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比亚迪不是发布了秦L和海豹06这两款车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台车骨子里其实差不多,都是基于同样的技术平台打造的,三大件基本一样。
但是,它们的外观设计和市场定位却完全不同。
秦L走的是比亚迪王朝网的路线,设计上更偏向于沉稳、大气,有点中国风的龙颜美学,目标客户可能更看重家庭和实用性。
而海豹06呢,属于海洋网,外观明显更年轻、更运动,线条也更流畅,瞄准的是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消费者。
这么一来,同样一套核心技术,比亚迪通过换两种不同的“包装”,就能把两种不同审美的客户群体都牢牢抓住,市场覆盖面一下子就大了一倍,这算盘打得实在是精明。
好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吉利。
前不久,工信部的新车申报目录里出现了一款吉利银河系列的新轿车,叫银河A7。
大家一看,觉得这车不错,尺寸、定位都挺好。
可没过多久,又一款吉利的新轿车出现在了申报名单里,这次的名字更响亮,叫“星耀6”。
当大家把这两款车的申报图放在一起对比时,就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除了车头和车尾的设计风格不一样,两台车的侧面轮廓、车身尺寸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明摆着在学比亚迪的秦L和海豹06那套打法吗?
具体来看,这个新来的星耀6,长相上确实很有特点。
它的前脸设计得非常大胆,用上了那种竖着排列的大尺寸格栅,整个车头的气势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看起来特别有冲击力,甚至有人说这风格有点像奔驰AMG那种高性能车的感觉,显得非常运动。
而银河A7呢,它的设计就相对收敛一些,更符合银河系列一贯的科技、简约风格。
再看尺寸数据,星耀6的长宽高分别是4806毫米、1886毫米、1490毫米,轴距达到了2756毫米。
这个尺寸,和银河A7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都属于标准的中级轿车。
这就很清楚了,吉利就是要用银河A7和星耀6这两款车,组成一个组合拳,直接对标比亚迪的秦L和海豹06。
一款主打主流市场,一款主攻个性化市场,把消费者的各种喜好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光有两款定位不同的车还不够,怎么把它们有效地卖出去,也是个大学问。
比亚迪的王朝网和海洋网,就像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专卖店,一个卖经典款,一个卖潮流款,分工明确。
吉利看明白了这一点,也对自己旗下的销售网络进行了重新规划。
简单来说,就是分成了A网和B网(也叫星网)。
这个分网策略其实很好理解。
所谓的A网,主要销售的是那些用“字母+数字”命名的车型,比如我们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银河L6、银河L7、银河E8,以及刚刚提到的那款银河A7,未来可能还会有银河M9这样的大车。
这些车型,整体上更偏向于大众化的市场,强调科技感和家庭实用属性。
而另一个星网,就更有意思了。
它销售的车型,主要都是用中文来命名的,比如之前发布的旗舰级SUV叫“星舰”,小型车叫“星愿”,现在这款新轿车叫“星耀6”。
听这些名字,就感觉更有故事性和个性色彩。
而且,之前吉利旗下的几何品牌的车型,未来也可能会整合到这个星网里来卖。
这样一来,星网就成了一个专门面向年轻、新潮、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者的渠道。
这么一划分,整个销售逻辑就非常清晰了。
以后我们普通消费者去买吉利的车,可能就会发现有两种不同装修风格的店。
如果你想买一辆稳重、科技感强的家用车,那销售顾问会推荐你去A网看看银河A7。
如果你是个追求运动感和独特设计的年轻人,那星网的星耀6可能就更对你的胃口。
通过这种方式,吉利不仅避免了自家产品左右手互搏的内耗,还能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客户,把比亚迪最成功的市场策略,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学了过来,并且结合自己的产品线进行了优化。
当然,光学这些表面的招式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得看“内功”,也就是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比亚迪之所以能把插电混动车的价格打到和同级别燃油车一个水平,关键就在于它的DM-i混动技术。
这套技术在保证了极低的油耗和超长的续航里程的同时,通过技术整合和大规模生产,把成本压得非常低。
过去,很多人都觉得在混动技术这块,其他国产品牌和比亚迪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现在,吉利带着它全新的“雷神电混”技术,可以说是强势追赶了上来。
这套新技术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也找到了一个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路径。
它用的变速箱结构更简单,零件更少,这意味着制造成本更低,同时能量传递的效率反而更高。
说白了,吉利也掌握了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把混动系统的成本做下来的独门秘诀。
这套“内功”修炼得如何,我们直接看数据最有说服力。
就拿和星耀6同平台的银河A7来参考,它搭载的是一台1.5升的插电混动系统。
在电池没电、当纯油车开的情况下,它的百公里油耗官方数据是2.67升。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还要低。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加满油、充满电的理想状态下,它的综合续航里程号称能突破2100公里。
这个续航能力,基本上就告别了里程焦虑,对于经常需要跑长途的用户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套能和比亚迪DM-i正面抗衡的混动技术,吉利才有了在价格上和比亚迪一较高下的底气。
现在市场上,吉利银河系列车型的定价,已经能和比亚迪的同级产品做到基本持平,甚至在一些配置上还更有优势。
当技术和成本不再是短板之后,吉利在设计、空间、做工和智能化方面的传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这样一来,产品综合实力上去了,销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所以说,吉利学比亚迪,不是简单的模仿外观,而是从产品布局、销售渠道到核心技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度学习和追赶。
这种国内优秀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因为它意味着我们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好、品质更高的中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