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补贴叠加+以旧换新,到底能省多少钱?电池技术真的原地起飞了?

最近刷短视频,从电动车老司机到小区楼下充电桩聊天群,全在传一个消息。

2025年,商务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这不是普通的促销活动,而是国家级别的大动作。

报废2012年前的燃油车或2018年前的新能源车,购买新能源电动车能拿到2万块补贴。

或者你有台在外省市登记的旧车,转让登记后购买新车,也能拿1.5万块补贴。

更劲爆的是,2025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几乎同时宣布了新一代电池技术量产——宁德时代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可以5分钟充520公里,10分钟充满。

国家+地方补贴叠加+以旧换新,到底能省多少钱?电池技术真的原地起飞了?-有驾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2.0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续航直接突破1000公里。

这消息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

有人说之前还说再等等降价,现在是不是要被割韭菜了?

有人问11月到底有啥神仙操作,真能捡漏?

说实话,这波还真不是套路。

11月买车,至少藏着3个大好处。

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


国家+地方补贴叠加+以旧换新,到底能省多少钱?

国家的补贴政策是真金白银,这一点可以确定。

商务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写得很明白,有四种情况你可以拿到补贴。

第一种是报废旧车换新能源车,补2万块。

第二种是转让旧车换新车,最多补1.5万块。

第三种是购置税减免,2024年到2025年新能源车还是免征购置税,每辆最多免掉3万块。

第四种是各地发放的地方补贴和消费券。

这四种加起来,能省多少钱?

咱来算一个具体的例子。

比亚迪秦PLUS EV是市面上卖得挺火的,2025年3月新上市的510公里版本,指导价是17.38万块。

国家+地方补贴叠加+以旧换新,到底能省多少钱?电池技术真的原地起飞了?-有驾

你手里要有一台2012年前生产的老燃油车,比如那种开了十多年的大众朗逸,这车的购置税当年大概交了1.3万块。

现在报废这台老车,购买秦PLUS EV能拿2万块补贴。

购置税本身2.4万块左右(秦PLUS EV的购置税),但2025年免征,相当于省了2.4万块。

如果你在上海,政府还有1.5万块的置换补贴。

如果你在杭州,根据不同区域,补贴从1000块到6000块不等。

这样一算,光是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就有5万块左右,再加上购置税免征的2.4万块,总共差不多7.5万块的优惠。

17.38万的车,差不多打个7折就能开回家。

但是有个关键的地方要说清楚,这个补贴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样拿的。

你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报废补贴要求你的旧车是2012年6月30日前注册的汽油车,或者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新能源车。


置换补贴要求你的旧车是登记在自己名下,要转让登记的。

地方补贴各地政策不同,上海、杭州、深圳的标准都不一样。

所以你得先打听清楚自己所在地的具体政策才行。

为什么说2025年11月的补贴特别划算,主要是因为时间的问题。

2026年1月1日,国家的购置税政策就要从免征改成减半征收了。

这意味着2025年能免掉的3万块购置税,2026年只能免1.5万块。

另外,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会不会继续执行,目前的官方信息还没有完全确定。

但从过往的政策节奏来看,大规模的补贴不会一年一年地继续加力,反而可能逐步退出。

所以11月确实是一个时间节点。

再过两个月,2026年一来,优惠力度肯定不如现在。

再看一个数据,财政部在2024年11月就提前下达了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总额超过98.85亿块。

这说明什么?

说明国家确实在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车消费。

但这种加大力度是有期限的,不会永远这么大方。

所以抓住11月这个窗口,确实能省下不少钱。

有的消费者可能会说,我家里没有旧车,是不是就亏了?

不至于亏。

单单购置税免征一项就能省2万块以上,加上厂家可能的优惠和地方的补贴,最少也能省2万块。

这比双十一买家电的优惠力度还要狠。

电池技术真的"原地起飞"了?最新电池性能解读


电池技术升级是这一轮新能源车竞争的重头戏。

国家+地方补贴叠加+以旧换新,到底能省多少钱?电池技术真的原地起飞了?-有驾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全球顶尖的电池制造商,他们的动作特别值得关注。

这两家公司不会画大饼,他们说的新技术基本都能落地量产。

宁德时代在2025年4月发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真的很硬核。

这个电池实现了12C的峰值充电能力,听起来有点术语多,简单说就是充电特别快。

具体数字是什么呢?

5分钟能充520公里的续航,10分钟就能充满。

这对比一般的燃油车加油,加油也就10分钟的事,电动车现在也能做到。

以前的快充电池需要20分钟到半小时才能充满,现在直接缩短了一倍。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开电动车长途旅行,不再需要等一个小时才能继续上路。

10分钟充电的时间,够你上个厕所、买杯咖啡,很快就能继续开。

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是低温充电能力。

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电池在零下10度的环境下充电,只需要15分钟就能从5充到80。

东北冬天那种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电动车以前最怕的就是充电慢。

同样的电池,在冬天要比夏天多充一倍的时间。

现在新电池改善了这个问题,冬天也能快速充电。

续航里程也很扎实,800公里的续航对标燃油车。

再加上5分钟520公里的充电速度,基本解决了电动车最大的焦虑——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2.0也不遑多让。


第一代刀片电池发布是在2020年3月,能量密度是140Wh/kg。

到了第二代,能量密度突破到200Wh/kg,整体提升了接近50。

这个数据什么意思呢?

同样的电池包大小,新电池能存更多的电,续航里程直接拉升。

汉EV 2025款搭载这个电池,续航能达到1008公里。

充电方面,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支持800V高压平台,峰值充电功率480千瓦,15分钟可以充到80。

虽然比宁德时代的10分钟充满要多5分钟,但相比以前的动辄一小时,已经是天翻地覆的进步。

低温表现上,第二代刀片电池在零下30度时的放电容量能达到80,比第一代提升了10个百分点。

这个指标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消费者买电动车最怕的就是北方冬天。

以前冬天电动车续航会掉一半,现在掉的没那么多,足以应对大多数北方冬天的日常使用。

质保方面,比亚迪承诺首任个人车主享受电池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但要注意,这个质保有7到8项条件,比如不能过户、不能商用、要定期保养、一年行驶不超3万公里等等。

条件虽然多,但只要你是普通消费者正常开车,基本都能满足。

有这样的保障,消费者对电池的长期使用就能更放心。

国家+地方补贴叠加+以旧换新,到底能省多少钱?电池技术真的原地起飞了?-有驾

为什么这两家公司能同时推出这么强的电池技术?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推动。

2025年1月到现在,国家有关部门确实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

这刺激了电池厂商的研发投入。

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竞争。

新能源车现在已经占了国内汽车销量的一半多,竞争非常激烈。


不升级技术,就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不遗余力地推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不只是数字上的提升,而是真正解决了消费者买电动车最大的三个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充电慢,现在5到15分钟能充数百公里。

第二个痛点是冬天续航掉,现在低温表现明显改善。

第三个痛点是电池不耐用,现在电池寿命接近汽车整个使用周期。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电动车比燃油车的优势就真的体现出来了。

为啥说11月是"黄金窗口期"?错过可能多花钱?

要说明白为什么11月是最佳购车时机,得从几个方向对比一下。

从十月往前看,十月虽然也有地方补贴,但是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还没有全面铺开执行。

很多地方还在研究具体怎么实施。

新电池技术也还没有完全量产到各个车型上,成本还没有充分下降。

同款车十月和十一月相比,十月贵1到2万块是很正常的。

从十二月往后看,十二月虽然也会有优惠,但是性质不一样。

十二月的优惠主要是厂家为了冲年底销量和完成KPI而推出的。

这种优惠比较临时,而且幅度不如国家政策补贴那么稳定。

十一月的优惠是国家政策导向加上电池技术升级加上厂家促销三重叠加。

十二月可能有一种两种,但不太可能有三种一起。


最关键的是对比2026年。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坎儿。

2026年1月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从免征变成减半征收。

这个变化对消费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钱。

一台30万块的新能源车,2025年购置税全免,可以省掉3万块。

2026年就变成减半征收,也就是最多免掉1.5万块。

差了1.5万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除了购置税,还有技术门槛的问题。

2025年10月,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2026到2027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

新的标准是什么呢?

纯电动车的百公里电耗标准收紧了15左右。

这意味着2026年能享受减免购置税的电动车型可能会减少,门槛更高了。

那些低端的微型电动车,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可能就被移出减免目录了。

这对消费者来说,选择的范围会缩小,而且价格可能要上升。

再看全球锂矿市场的预期。

2025年上半年,全球碳酸锂市场还处于过剩状态,价格相对较低。

但是进入2026年,市场分析普遍认为会从过剩走向紧平衡。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锂矿价格会反弹,从目前的低位慢慢上升。

前两天还看到新闻,碳酸锂期货冲破10万块一吨,创了2024年6月以来的新高。

多家机构预测2026年碳酸锂价格会在8万到12万块一吨的区间运行。


这会推高电池成本,进而推高车价。

所以从成本的角度,现在买车确实比2026年便宜。

还有一个隐形的成本在上升,就是车企为了弥补补贴减少而可能的提价。

现在国家补贴力度大,各地也有补贴,车企的利润空间相对充足。

一旦国家补贴减少了,车企要维持利润,自然要想办法在其他地方补回来。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价。

所以现在买,你买的是有政策补贴和电池新技术的价格。

2026年买,你可能买的是没有政策支持和成本上升的价格。

综合下来,11月买确实比明年买便宜好几万块。

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11月是车企冲销量的最后黄金期。

每年四季度特别是11月,车企的销售压力最大。

11月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冲年度KPI,所以优惠力度会很大。

进入12月中下旬,距离年底也近了,车企开始控制供应,优惠也会跟着收紧。

所以从销售端来看,11月也是最好的谈判窗口。

网上看到有人统计过,往年11月购买新能源车和12月购买相比,11月的综合成本能便宜1到3万块,这还不算购置税的差异。

加上购置税的变化,差异会更大。

网友吵翻了!这些顾虑你也有吗?

评论区有一个高频的问题,就是现在买新车,会不会过两三个月就降价了。


这个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很多消费者都有被割韭菜的经历。

但是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

11月的优惠不全是厂家贴钱,而是三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国家补贴,这不是厂家的钱,是国家给的,厂家没法随便改变。

一部分是新电池技术带来的成本下降,这是技术进步的成果,不会因为几个月就逆转。

才是厂家的主动优惠,这部分虽然可能在后续调整,但不会太频繁。

而且就算真的降价了,你现在省下的那几万块补贴,足够抵消掉降价的损失。

再加上你用上了新电池技术,超充和低温表现都更好,这不是钱能完全衡量的。

还有人担心电池的寿命承诺是不是噱头。

15年的寿命听起来很长,会不会用几年就开始衰减了,到时候就变废了。

这个顾虑也很现实,因为以前确实有过电池性能大幅衰减的案例。

但是现在的情况真的不一样了。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敢承诺长寿命,不是拍脑子决定,而是基于新的材料和工艺。

宁德时代用的是超晶石墨这种新材料,可以大幅加速锂离子的嵌入速度。

比亚迪用的是双极耳设计和新的电解液配方,能降低电池内阻,提升循环寿命。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

另外,现在的电池都配备了健康监测系统。

你的手机上装个官方的App,就能实时看到电池的容量、温度、衰减程度等等数据。

如果真有问题,数据会最先反映出来,你能及时发现。

厂家质保也是真的有,比亚迪承诺终身质保,宁德时代承诺8年或一定里程的质保。

一旦在质保期内出现问题,厂家是要兜底的。

一个普通消费者正常开车,10年内电池续航掉到80以下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那些经常快充、经常暴晒、开得特别猛的情况除外。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现在买旧款等11月降价,还是直接买新款?

这个选择题其实不难。

千万别等旧款的降价。

为什么呢?

因为11月推出的新款用的是最新一代的电池和芯片。

旧款可能还在用前几代的技术,充电慢、续航打折扣、车机可能还有些卡顿。

宁德时代的第二代神行电池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2.0,这些都是今年最新推出的。

旧款上面装的往往是去年或前年的电池。

就算旧款降价2万块,你失去的新技术优势何止2万块。

而且11月厂家清旧款库存的力度不一定有多大。

毕竟大家都在等着卖新款,旧款反而可能是想清就清,不想清就打着新款的旗号卖。

所以等旧款降价这个选择,往往是最吃亏的。

还有人说,我在11月买车,厂家会不会卖我一个库存车或者即将过时的配置?

这个顾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用过度担心。

首先,现在是产能充足的时代,不像前几年电动车供不应求。

厂家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糊弄消费者。

其次,消费者现在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多了,翻车的案例在网上传播得特别快。

厂家要是太过分,一个差评就能传遍全网。

最后,现在买车基本都有检验流程,新旧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这个顾虑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结语

从政策大红包到电池技术升级,再到2026年补贴退坡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这波新能源车市场的组合拳真的是最近三年最香的购车窗口期。

省下来的钱足够加两年油,用上的新技术比旧款强好几个代差,还有国家、地方、厂家的多重让利。

那些还在纠结是否要买、打算再等等看的朋友,要做好思想准备。

等到2026年,等来的可能就是更高的价格、不如现在的补贴力度,以及拍大腿的后悔。

最后问一个灵魂拷问给大家。

如果你的预算在17到20万块这个范围,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是现在利用11月的政策和技术红利,花更少的钱买上最新款的电动车,成为新一代的车主?

还是再等等,等到2026年,花更多的钱去买配置更旧的电动车,或者直接放弃换车的念头?

这个答案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