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制动液检测 刹车油检测

机动车辆制动液检测 刹车油检测

基础理化性能检测

运动黏度(-40℃、100℃):制动液的黏度直接影响制动系统在极端温度下的工作性能。-40℃时的黏度反映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若黏度过高,会导致制动踏板沉重、制动响应迟缓,尤其在寒冷地区可能引发制动滞后;100℃时的黏度则关系到高温下的润滑和密封性能,黏度过低会加剧制动泵和管路的磨损,影响系统密封性。

机动车辆制动液检测 刹车油检测-有驾

pH 值:正常制动液呈弱碱性(pH 值 8.0-10.5),pH 值过低(酸性)会腐蚀制动系统的金属部件(如制动主缸、轮缸的铸铁或铝合金材质),导致部件锈蚀、卡滞;pH 值过高则可能加速橡胶密封件的老化,因此需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水分含量:制动液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水分含量过高会显著降低其沸点(如 DOT3 制动液含水量超过 3% 时,沸点可从 205℃降至 140℃以下),在频繁制动产生高温时易引发气阻,导致制动失灵。新油水分含量需≤0.2%,使用中需定期检测,超过 0.5% 时建议更换。

密度:密度与制动液的成分和纯度相关,通过密度检测可辅助判断是否混入其他液体(如机油、冷却液)。若混入机油会降低制动液的润滑性,混入冷却液则会破坏其化学稳定性,影响制动效果。

安全性能检测

机动车辆制动液检测 刹车油检测-有驾

平衡回流沸点(ERBP)和湿沸点:平衡回流沸点是制动液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是衡量其耐高温性能的核心指标(如 DOT4 制动液 ERBP 需≥230℃);湿沸点则是制动液吸收 3.5% 水分后的沸点(DOT4 湿沸点需≥155℃)。这两项指标直接关系到制动系统在高温下是否会产生气阻,沸点越高,制动安全性越有保障。

腐蚀试验:将制动系统常用的金属试片(铸铁、钢、铜、铝等)浸入制动液中,在规定温度和时间下观察腐蚀情况。优质制动液应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无明显锈蚀、斑点或镀层脱落,否则会导致制动管路堵塞、制动泵失效。

橡胶相容性:制动系统中的密封圈、皮碗等橡胶部件与制动液长期接触,需检测制动液对橡胶的溶胀、硬化或软化作用。合格的制动液应使橡胶件的体积变化率控制在 - 5% 至 + 10% 之间,硬度变化≤10 Shore A,否则会导致密封件失效、制动液泄漏。

抗氧化安定性:制动液在长期使用中会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生成胶质、油泥等沉积物。抗氧化安定性好的制动液,氧化后沉淀物少(≤0.1%),能保持管路通畅,避免制动阀堵塞,确保制动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机动车辆制动液检测 刹车油检测-有驾

其他关键项目

低温流动性(倾点):虽然制动液的低温性能主要通过 - 40℃黏度评估,但倾点(通常≤-55℃)可进一步确认其在极端低温下是否会凝固,若倾点过高,可能导致制动管路冻结,完全丧失制动功能。

蒸发损失:在高温条件下(如 100℃、24 小时)测定制动液的蒸发损失量,损失量应≤2.0%。蒸发损失过大说明制动液易挥发,会导致液位下降,同时挥发物可能腐蚀橡胶部件,影响系统密封性。

通过对上述项目的检测,可优秀评估制动液的质量是否符合 GB 12981-2012 等国家标准,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为制动系统提供可靠的润滑、密封和传递制动力的作用,有效避免制动失灵等安全事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