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万八?当这个价格砸出来的时候,一汽、陕汽那些习惯了二三十万定价的会议室里,估计连空气都凝固了。这感觉就像你在街边吃着十几块的牛肉面,突然劳斯莱斯在你旁边开了个小摊,卖起了二十块一碗的顶级和牛面,还告诉你以后这就是常态。
南通如皋那边的新工厂,据说建得飞快,政府给开了绿灯,一栋厂房建好,三天就给验收完,办事效率高得让外企心里踏实。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外资现在来中国,图的早就不只是便宜,而是这股子办事的利索劲儿。斯堪尼亚砸下20亿欧元建这个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显然是盘算好了的。
以前大家提到斯堪尼亚,第一反应就是贵,七八十万,那是车队老板们咬咬牙才敢想的梦。现在,国产了,门槛直接拉到六十八万,V8发动机770的马力,一百万公里不用大修,这简直不是在卖卡车,是在给物流行业重新划定起跑线。国内那帮老牌子一下就懵了,他们的车技术不差,但就是散,模块化这门课,斯堪尼亚已经读到博士后,我们可能才刚上完基础课,人家能像搭积木一样给你七八种底盘组合,满足各种变态需求。
最要命的是驾驶室。司机一坐进去,噪音控制得跟轿车似的,空调减震降噪都给你配齐了。以前开大车是个苦差事,风里来雨里去,腰酸背痛是标配。斯堪尼亚告诉你,开车也可以是件体面的事,这一下就抓住了司机的心,而司机,往往是老板最得力的人。这不只是卖一台车,是收买了一整个运输环节里最关键的人心。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都搞电动了,燃油车再厉害也是夕阳红。斯堪尼亚也搞电动的,560度的电池跑560公里,看起来数据平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动不动就搞出900度的大家伙。但斯堪尼亚的玩法不一样,它不跟你死磕电池,它学的是蔚来、理想那套,搞全套服务。它瞄准的是港口、冷链、矿区这些特定场景,卖的不是车,是一整套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电池不够猛,服务来凑,这思路,比单纯堆砌电池要精明得多。
这场仗打下来,最先倒霉的不会是一汽、东风这些大厂,他们有家底,有市场,反应过来调整一下,还能跟上。真正危险的是那些只会打价格战,靠着便宜几万块钱抢市场的小品牌。他们的用户一旦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好车,就再也回不去了。
斯堪尼亚这一步棋,狠就狠在它没有去搅和低端市场,而是直接把高端市场的顶给掀了。它没说要消灭谁,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一把尺子,量出了整个行业的差距。中国的重卡想要活下去,要么在模块化上下死功夫,要么就得在新能源的服务网络上另辟蹊径,否则,这六十八万,只是个开始,后面还会有更残酷的戏码等着。这不单单是买车卖车的事,整个物流圈子的玩法,可能都要变天了,这场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