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

当机器狗在重庆马拉松赛道上灵活穿梭,与机器人协同完成补给配送时,赛道旁的长安汽车展台正悄然诠释着未来出行的模样。这不是科幻电影片段,而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注脚——长安汽车集团这座拥有40年积淀的"技术灯塔",正通过数智化与全球化的双轮驱动,重塑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

一、"北斗天枢"计划:让智驾从实验室驶入寻常百姓家

"2025年起,长安全面停售非智能化新车。"朱华荣董事长这句承诺背后,是长安耗时16年构建的智驾技术堡垒。在中央环网架构SDA平台支撑下,长安的"天枢智驾系统"实现了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闭环。最令人振奋的是技术普惠路线:

- 全民智驾时间表:2024年已量产远程挪车、一键泊车功能(深蓝SL03i搭载);2025年推出10万元级激光雷达车型,实现极黑环境避撞;2026年覆盖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迈进L4级。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有驾

- 标准制定者身份:牵头制定自动驾驶分级国标,成为首批L3级试点单位,将重庆马拉松变成"移动技术展厅"。

这种"技术民主化"战略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当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智能驾驶才能真正开启全民时代。

---

二、"香格里拉"进化论:新能源技术的三次元突破

长安新能源销量的跃升(2024年73.5万辆→2025年目标100万辆)源于三大硬核技术: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有驾

1. 续航革命: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续航突破1500公里,安全系数提升70%(2027年量产)

2. 能效巅峰:智慧新蓝鲸3.0发动机热效率44.39%,油电转化系数3.63kWh/L

3. 电驱标杆:天衡系统搭载10层扁线电机,驱动效率98.1%

更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制造赋能。长安数智工厂通过AI封测、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千人千面定制生产,使交付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0%。这座入围全球移动大奖(GLOMO)的工厂,正助推重庆打造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有驾

三、"海纳百川"的全球化新范式:从卖产品到建生态

当53.6万辆长安汽车驶向全球77国(2024年数据),其全球化已迈入3.0阶段:

- 三级跳战略:产品出海(贸易)→品牌出海(DEEPAL、AVATR子品牌欧洲亮相)→产业出海(全球14个制造基地+34座工厂)

- 本地化深度:东南亚/中东非/欧洲设区域总部,泰国罗勇基地辐射东盟,海外产能达13万辆

- 破局新思维:构建海外市场共性数据库化解法规风险,用ESG理念建设低碳工厂(2024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有驾

这种"研产销运"一体化生态,使长安出口量实现五年五倍增长(2020年8.2万→2025年目标100万),更在成渝地区开辟"陆海空"黄金通道——长江航运+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让内陆车企拥有了面向全球的跳板。

---

四、万亿布局背后的"人才引力场"

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底层逻辑,是长安打造的全球人才网络:

- 六国十地研发中心:1.8万名技术人才(外籍专家近千名)组成"最强大脑"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有驾

- 学科创新提案:推动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交叉学科,建立产教动态迭代机制

- 千亿级生态投入:超2000亿元开发生态链,布局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

这些举措支撑着长安"13336"战略蓝图——3大技术领域(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3大品牌(长安/深蓝/阿维塔)、6大全球市场,最终指向2030年500万辆销量(新能源占60%)的世界级目标。

---

结语:一场关于中国智造的"马拉松"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化与技术创新-有驾

从重庆长安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家承载汽车强国使命的企业,用三个关键词诠释转型逻辑:

> 长期主义——每年迭代战略规划(已更新至8.0版)

> 技术普惠——让1500公里续航、L4自动驾驶不再专属豪华车

> 生态输出——在东南亚建厂、在欧洲树品牌、为中亚定制车型

就像马拉松赛道上的智能机器狗,长安的转型没有终点。当数智新汽车平台SDA架构孕育出可进化的"汽车机器人",当全固态电池终结里程焦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进阶,更是一个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史诗级跨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