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

今年夏天,咱们国内的汽车行业里发生了一件挺热闹的大事。

国家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叫《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大企业付钱给小供应商,最长不能超过60天。

这一下子就点燃了整个汽车圈,因为长期以来,很多给大车厂供货的小企业,最头疼的就是要账难、回款慢。

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有驾

新规一出,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咱们耳熟能详的大车企,纷纷站出来表态,拍着胸脯承诺,以后保证在60天内给供应商结款。

当时那场面,可以说是锣鼓喧天,大家都觉得,汽车供应链的好日子要来了,小企业们的资金压力总算能缓解一下了。

然而,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当初那些响亮的承诺,到底兑现得怎么样了呢?

是说到做到,还是光说不练?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咱们先说说不太乐观的一面。

最近,有行业媒体做了一项调查,去问了问那些给车企供货的供应商,结果发现,情况可能没大家想的那么美好。

有超过六成的供应商说,他们压根就没跟车企签下明确写着“60天付款”的新合同。

更让人有点泄气的是,超过七成的供应商表示,就在这两个月里,还遇到了车企用各种“花招”变相拖延付款的情况。

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有驾

这就像你跟人约好了60天后还钱,结果对方一会儿说手续没办完,一会儿说系统在升级,总之就是找各种理由往后拖。

车企的这些“花招”可真是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一招,就是故意拉长验收时间。

比如说,你把货送到了车厂,按照规定,他们得先验收合格,然后才能算账期开始。

有些车厂就把这个验收过程拖得特别长,有时候一拖就是两三个月,等他们慢悠悠地给你盖了章,说“好了,现在开始算60天”,实际上你的钱已经被压了小半年了。

还有一种更普遍的做法,就是用“承兑汇票”来代替现金。

这个“承兑汇票”可能很多人不太懂,说白了,它就是一张远期的支票,一张“欠条”。

车企给你一张票,上面写着六个月后才能去银行取钱。

你要是急着用钱怎么办?

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有驾

只能自己拿着这张票去银行“贴现”,也就是打个折卖给银行,提前把钱拿出来,但这样一来,你实际到手的钱就变少了,等于自己承担了利息损失。

有一家做汽车电子零件的供应商就诉苦说,他们现在的平均回款周期是“90天账期,再加上6个月的承兑汇票”,里外里算下来,一笔货款要大半年才能全部拿到手,这跟承诺的60天现金支付,差别可就太大了。

甚至还有的车企,虽然口头上说账期缩短到了60天,但支付方式里还是夹杂着这种承兑汇票,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

网上甚至有人列出了一张辛酸的时间表:1月份生产交货,2月份对账,月底开票,然后开始算60天账期,到4月底该付款了,结果给你一张180天的承兑汇票,等真正拿到钱,可能都到10月份了。

这期间要是再出点什么“质量问题”,那时间就得再往后顺延。

这么一折腾,60天的承诺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咱们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在一些供应商还在为回款发愁的时候,确实也有一部分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行业里陆续传出不少好消息,比如有人说理想汽车现在是60天账期,而且是直接给现金,不玩承兑汇票那一套;小鹏汽车也给供应商发了邮件,正式通知付款周期统一调整到60天;赛力斯更是从一开始就跟所有供应商签的60天标准合同。

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有驾

这些消息让大家看到,还是有企业在认真履行承诺的。

前面提到的那份调查也显示,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供应商明确表示,最近两个月,车企的付款速度确实比以前快了。

虽然这个比例还不算太高,但至少说明,整个行业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变革的火苗已经点燃了。

这些做得好的企业,可不是光喊口号。

就拿广汽集团来说,他们不仅统一了60天账期,还特别照顾那些资金周转困难的供应商,可以把付款周期缩短到30天,甚至提前支付一部分货款。

而且他们付款主要用的是现金转账,即便偶尔用银行承兑汇票,利息也由广汽自己承担,对供应商来说,拿到手里的钱一分不少。

还有像中国一汽这样的国企,更是把“60天付款”白纸黑字写进了采购合同里,并且大力推行数字化管理,从验收入库到财务付款,整个流程都在线上进行,系统自动处理,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拖延的可能。

这些企业的做法,给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证明了只要真心想做,缩短账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个行业里,有的企业信守承诺,有的企业却“花招”百出呢?

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有驾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挺复杂的。

对于一家大型车企来说,调整付款周期可不是一件小事。

汽车的生产链条非常长,涉及到成千上万家供应商。

车企自身的资金,既要投入到新车研发,又要用于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每一笔钱都有规划。

突然要拿出一大笔现金流,优先、快速地支付给供应商,对车企的财务管理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特别是对于一些目前市场表现不太好,或者正处在转型阵痛期的车企,他们自己的资金链可能都比较紧张,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兑现60天的承诺,确实有现实的困难。

再加上很多车企内部的审批流程本来就很繁琐,要修改已经签订的老合同,也需要时间去沟通和协商。

所以,有些车企表示需要一个过渡期,正在逐步调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不过,理解归理解,规矩终究是规矩。

车企账期承诺,60天已过,别太当真?-有驾

最能说明问题的一点是,国家工信部为了监督这件事,还专门开通了一个线上举报窗口,让供应商可以直接反映车企拖欠账款的问题。

按理说,这应该是供应商维护自己权益的好渠道。

但调查结果却显示,超过九成的供应商根本没用过这个窗口。

为什么呢?

原因很现实,就是害怕。

他们担心今天去举报了,明天车企就不给订单了,为了要回一笔钱,结果丢了整个饭碗。

这种顾虑,恰恰暴露了在整个产业链中,中小供应商的话语权是多么的弱小。

这也提醒我们,光靠企业自觉和开个举报窗口可能还不够,监管的力度还需要再“加把劲”。

很多供应商就建议,应该把车企的账期执行情况,跟他们的信誉评级、甚至是新能源补贴和新车审批资格挂钩,做得不好就要有实实在在的惩罚。

还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规定如果企业延迟付款,就必须支付高额的罚息,让拖欠账款的成本变得非常高。

只有当规则的“牙齿”变得足够锋利,让违约者感到肉痛时,那些响亮的承诺才能真正从纸面落到实处,变成每一家中小企业都能感受到的温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