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15万多能拿下一台21年的路虎极光L,我第一反应不是性价比,而是恍惚。这世界变得也太快了,快到让牛顿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三年前,你花四十多万买它,是都市丽人,是英伦风范,是朋友圈里最靓的仔。三年后,它的价格直接给你表演一个自由落体,还是脸先着地那种,直接把车主干成了大冤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二手车贬值了,这是对品牌玄学的一次精准的降维打击。属于是三体人看了都得竖个大拇指,说一句“地球人,会玩”。
路虎这个品牌,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给自己修仙。你看它讲的那些故事,什么皇室血统,什么英伦格调,什么全地形反馈,一套一套的,就好像你买了它的车,就能直接从麻瓜晋升成霍格沃茨的交换生。尤其是极光,当年横空出世,那个设计,那个范儿,简直就是汽车界的维多利亚的秘密,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地交出钱包,为那个标,为那种“感觉”买单。这是一种信仰,你懂吗?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信仰这东西,在现实面前,有时候脆弱得像张纸。尤其是当你的信仰开始频繁漏油、电子系统天天给你整活儿的时候。以前车主们还能安慰自己:“开路虎的,谁家里没几台备用车呢?”这是一种体面。但现在,整个市场不跟你玩体面了。新能源车企直接把桌子掀了,它们不跟你聊什么血统,不跟你谈什么历史,它们就一句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上来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上来就是不要钱一样的配置,上来就是“遥遥领先”。
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最先破防的就是路虎这种靠品牌溢价和玄学光环吃饭的。以前大家买车,是逛奢侈品店,挑挑拣拣,讲究个调性。现在大家买车,是逛菜市场,上来就问:“你这瓜保熟吗?”“你这配置给满了吗?”“你这价格还能再骨折吗?”路虎一下就懵了,它发现自己那一套贵族话术,在菜市场里根本没人听。
所以你看这台极光L,新车指导价42.98万,现在15.58万。这中间消失的27万多,就是被现实蒸发掉的“品牌仙气”。它就像一块压缩毛巾,刚出厂的时候小巧精致,人见人爱。一扔到二手车市场这个水盆里,duang一下,迅速膨胀,露出了它惊人的保养成本、油耗和维修彩蛋。百公里7.3升的官方油耗,你信吗?我作为一个真实开过这玩意儿的朋友,我告诉你,市区里能给你干到13个油都算是它当天心情好。再加上一年小两万的保险保养费用,这哪是买车,这是请回来一个吞金兽。
但是,但是!我必须说,这车它就是好看啊!妈的!这个绿色的铁皮罐头,配上那个悬浮式车顶,隐藏式门把手,你开在路上,回头率就是高。它满足的不是你的出行需求,它满足的是你的“表演欲”。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你把车停在星巴克门口,下车,门把手自动弹出,你优雅地关上车门,走进店里,深藏功与名。这一套动作的价值,就远超它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身。
所以这车的目标用户是谁?是那些被新势力卷得心力交瘁,但又对“汽车”本身还保留着一点旧时代审美执念的人。他们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不需要一个天天跟你说“你好,XX”的傻助理。他们要的就是一个纯粹的、好看的、能证明自己品味的“大型道具”。从这个角度看,15万买这么一个大道具,划算吗?太划算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路虎的品牌仙气比作被蒸发,可能有点蠢。仙气怎么会蒸发呢?它只是转移了。从第一任车主的钱包里,转移到了第二任车主的性价比里。第一任车主用27万购买了一个为期三年的“都市精英”体验卡,现在,第二任车主用15万,就能把这张体验卡续上,还不用承担最大的贬值损失。这简直是玄学守恒定律。
你看车况检测报告写得天花乱坠,什么非重大事故、非火烧、非水淹,右后翼子板有点喷漆。是是是,这些都很重要。但对买这车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核心。核心是,它还是不是一台路虎?它的标还在不在?开出去还有没有那个范儿?只要答案是肯定的,那右后翼子板那点喷漆算个屁。只要大灯还能亮,空调还能吹,音响还能放首《Hotel California》,那它就是一台完美的道具。但能过,就是能过。
讲真,这个绿色还挺好看的,让我想起了我大学时候丢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是这个色儿,骑起来嘎吱嘎吱响。
所以,这台15万的极光L到底能不能买?这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你问我,我只能告诉你,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英伦贵族是怎么没落的,想感受一下什么叫“好看但不太中用”,想加入一个车主群,大家每天不聊别的,就比谁的维修单更长,那你就买。
这种体验,是那些开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新势力车主们永远无法理解的。那是一种带着点自嘲、带着点无奈,但又带着点“老子乐意”的独特乐趣。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去吧,别回头。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