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MPV销量榜, 魏牌高山以9928辆的成绩首次登顶,曾经的“霸主”腾势D9直接滑至第五名,备受瞩目的比亚迪夏更是惨淡排在第17位。
整个MPV市场总销量仅8.5万辆,同比下滑超10%,没有一款车型突破万辆大关。 这场混战中,67款车型争抢不断缩小的蛋糕,谁能笑到最后?
魏牌高山的逆袭,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精准打击”。 5月时,它的月销量还停留在2254辆,随后推出高山8和高山9两款新车,10月又追加入门级高山7,将起步价拉低至28.58万元。 这种阶梯式定价,直接覆盖了从家庭用户到商务需求的多元预算区间。
对比腾势D9的30.98万起售价,高山的顶配也仅35.38万元,近4万元的价差让许多消费者转头投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尤其在高山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后排娱乐屏、零重力座椅等配置后,腾势D9在“堆料”战场上彻底失了先机。
高山凭借5.7秒破百的性能和超900公里综合续航,打破了MPV“笨重耗油”的刻板印象。 这种“降价还增配”的策略,恰好踩中了当下消费者捂紧钱包的心理。
表面看,赛那以7315辆排在第二,格瑞维亚以6147辆位列第四,但若将丰田两款兄弟车型的销量合并,13462辆的数据甚至远超冠军高山。
丰田的秘诀是“以价换量”,2026款赛那入门版直接降价3万元至26.98万,用油电混动的低油耗和低维保成本,牢牢抓住商务用户和务实家庭。
当新能源MPV还在教育用户接受充电习惯时,丰田的混动系统无需充电即可实现低至5.7L/100km的油耗,加上二手车市场的高保值率,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让丰田在新能源的喧闹中悄悄收割市场。
别克GL8插混版和燃油版分别以5375辆和3998辆排在第六、七名。 虽然单版本表现平庸,但合计销量仍超9000辆,证明这款“常青树”尚未老去。尤其GL8插混版销量同比增长70.5%,显示市场对传统品牌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正在提升。
不过,GL8的危机已然显现:插混版销量反超燃油版,说明用户更倾向绿牌和低成本用电。 但对比高山、梦想家等新势力,GL8的智能化配置略显保守。 若不能尽快补齐智驾短板,它的“双线作战”可能沦为“双线溃败”。
腾势D9本月仅卖出5502辆,环比下滑24.25%,这已是它连续三个月丢失冠军宝座。 究其原因,竞争对手的集中爆发首当其冲,当市场上只有腾势D9一款插混MPV时,它可轻松月销过万,如今高山、梦想家等车型纷纷切入同一价格带,它的先发优势被迅速稀释。
产品力短板也被放大:魏牌高山和岚图梦想家均全系标配四驱,而腾势D9的前驱版本在性能对比中处于下风,即便四驱版的后电机最大功率仅45kW,被网友调侃“四驱形同虚设”。
腾势D9的降价策略已显疲态。 今年初为清库存推出的最高11万元优惠,虽然短期拉动销量,却伤害了品牌价值,导致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飙升。
比亚迪夏仅卖出970辆,排名第17的成绩,暴露了比亚迪高端化战略的裂痕。作为品牌最贵单品,夏陷入定位尴尬:商用场景下,5.15米车长难敌腾势D9的气场;家用场景中,第三排不能四六分折、行李空间不足等设计缺陷,又无法满足多孩家庭需求。
致命的是内部倾轧,夏与腾势D9动力系统高度重叠,配置上阉割了二排按摩、加热通风等功能,导致预算30万以上的用户宁可加钱买腾势。
外部压力同样汹涌:丰田赛那终端优惠后入门价降至22.98万,本田奥德赛甚至跌至15.28万。
理想MEGA10月销量1903辆,环比暴跌42%,这场滑铁卢与上海发生的起火事件直接相关。
事件后理想紧急召回11411辆MEGA,承认防冻液腐蚀性影响电机安全。 尽管品牌及时补救,但消费者对纯电MPV的安全焦虑再度被点燃。
同样挣扎的还有极氪009和小鹏X9,销量分别为1160辆和835辆。 纯电MPV集体遇冷,折射出续航焦虑在MPV领域的放大,这类车型常用于长途出行,而充电设施不足和补能效率问题,让用户更难接受纯电方案。
10月销量榜揭示了一条规律:20万元以下的MPV普遍表现黯淡,而20-40万价位车型占据主流。 例如传祺M8(3852辆)、传祺M6(2307辆)凭借多车型组合稳居前列,而低于20万的五菱佳辰(757辆)、奔腾NAT(165辆)已濒临边缘化。
这种分化背后是需求变迁,MPV用户不再只图便宜,而是追求“宜商宜家”的综合品质。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青睐新能源MPV的智能化与低成本,二三四线城市仍以燃油车为主。 市场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弱势品牌生存空间正被加速挤压。
10月的MPV榜单,像一场混战中的临时快照。 魏牌高山用性价比逆袭,丰田靠混动底蕴暗度陈仓,腾势D9和比亚迪夏在定位模糊中节节败退。
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时,任何品牌光环或技术故事,都不得不直面最现实的拷问:“到底谁能真正满足我的需求?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