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了,真的。
八月份这份纯电车销量排名,我看了三遍,然后默默地把我的速溶咖啡换成了一杯浓缩。
这玩意儿比咖啡提神多了,简直是一针肾上腺素直接扎进了天灵盖。
榜单第一名,吉利星愿,销量五万五。
我重复一遍,五万五千辆。
这个数字,让整个新能源汽车排名都显得像个黑色幽默。
整个上半年,车圈的剧本明明是“雷布斯”大战“迪王”,神仙打架,凡人看戏。
结果呢?
八月底,裁判吹哨,一个一直在旁边嗑瓜子看戏的哥们儿,突然抄起板凳冲进场内,把所有人都干趴下了。
吉利这一手,玩得叫一个“灯下黑”。
它没有去卷那个已经被打成血海的20万以上市场,没去跟人家拼什么激光雷达、智能座舱。
它就干了一件事,造了一辆“正经车”。
啥叫正经车?
就是那种你爸妈看了会点头,你老婆开着不嫌丑,你自己掏钱不心疼的车。
它不跟你聊梦想,不跟你扯生态,它就在那儿,安安静静地告诉你:嘿,兄弟,我知道你上班挺累的,每天挤地铁也烦,给你个玩意儿,能遮风挡雨,省点儿油钱,价格还不贵。
就这么简单,然后,五万五千人就掏钱了。
这事儿,比任何花里胡哨的发布会都有说服力。
它证明了一件事,大多数人,要的真不是一台四个轮子的iPhone,而是一台靠谱的代步工具。
说完这个“搅局的”,咱再聊聊那个“自带光环”的。
小米SU7,第五名,两万三千辆。
这个成绩,怎么说呢?
就挺魔幻的。
对于一个刚入行的新兵蛋子,这绝对是祖坟冒青烟的好成绩,隔壁好几家新势力估计牙都快咬碎了。
但对于承载了雷总毕生声誉和亿万粉丝期待的小米来说,这个“第五”,又显得有那么点儿……客气。
雷军用一场发布会,完成了从0到1的品牌塑造,这是他的天赋。
但造车这活儿,从1到100的路,靠的就不是天赋了,是“体力”。
是你的工厂里,产线工人的螺丝拧得够不够紧;是你的4S店里,销售顾问的话术够不够真诚;是你App的后台里,客服回复用户抱怨的速度够不够快。
这些事儿,一点也不酷,甚至有点烦,但它才是一辆车从“网红产品”变成“传世经典”的根基。
小米SU7销量的背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然,榜单上最耐人寻味的,还得是比亚迪。
这家伙,现在就像一个家业太大的老地主。
海鸥、元UP这些小的们依然满地跑,到处抢食,证明了家底儿还是厚。
但你再看,曾经的“中流砥柱”宋PLUS新能源,销量已经有点拿不出手了。
被吹上天的秦L,排在25,不痛不痒。
我猜王传福现在看着自家的产品线,估计跟我看菜单犯选择困难症时一个心情。
车太多了!
王朝和海洋,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霸气,车型长得一个比一个“亲戚”。
这套“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术,在市场初期是神技,但现在,孩子们长大了,开始在家里抢饭吃了。
当一个潜在客户走进比亚迪的店,在海豹06和宋PLUS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因为太纠结而选择出门右转时,这就不再是幸福的烦恼了。
至于榜单中下游的那些“失意者联盟”,比如小鹏G6,零跑C16,就更让人唏嘘了。
它们就像一部热门美剧里,第一季惊艳全场,第二季就被编剧写死的角色。
不是它们不够好,而是这个市场的更新速度,已经快到了一种不讲道理的地步。
观众的注意力只有90分钟,你稍微一走神,就没人记得你了。
所以你看,这张八月的纯电车销量榜单,哪儿是什么数据报告,这分明是一本人性观察录。
吉利星愿的爆冷,是“实用主义”对“消费主义”的一次反击。
小米SU7的热销,是“粉丝经济”在汽车领域的一次极限测试。
而比亚迪的“甜蜜烦恼”,则是所有“成功者”都必须面对的“中年危机”。
这牌桌,算是彻底洗乱了。
曾经的王炸,现在可能成了对三;曾经的烂牌,现在可能摇身一变成了同花顺。
九月份会是什么样?
谁也猜不到。
也许轮到哪个我们都瞧不上的品牌出来“偷家”了呢。
你觉得呢?
评论区里开个盘,猜猜下个月谁是冠军,猜对了我……我给你点个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