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EO极端安全现场记:从钢筋铁骨到东北冰雪
北京现代最近搞了个大动作,没整什么高调广告,也不喊口号。就那天在郊区试车场,我还碰见了厂里的老李,他一边抽烟一边嘀咕:“这回真是玩命砸钱,连后备箱都塞满仪器。”原来,北京现代EO(ELEXIO)直接把安全拉到台前——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明晃晃地摊开给业内外看。
有意思的是,这次他们还弄出了个《“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说白了就是想让新能源车的安全标准都摆上桌面、统一量化,不再靠嘴皮子吹牛。听销售小王说,这套碰撞实验得花好几千万,光买假人和设备的钱够我家楼下修三遍路。
讲真,现在新能源市场太卷,大伙儿都盯着大屏幕、算力啥的比参数,谁还认真琢磨底盘和壳子的料?可你别不信,在民用市场里,有些品牌碰撞数据能糊弄就糊弄,还美其名曰“达标”,配置缩水也没人管。前阵子微信群里有人吐槽自家电动车门被追尾后卡死半天才打开,把他吓出一身汗。这事儿传开后,不少群友开始关心起气囊弹出速度、电池包抗冲击能力这些冷门细节。
EO这次干脆把自己架在火上烤。64km/h偏置25%正面撞墙——师傅们叫“小偏置”,不少新势力其实挺怕这个环节,因为容易露馅。我站旁边看,那气囊弹出来挺利索,驾驶员侧的门锁也没卡壳。据技术员悄悄透露,他们特意加厚了A柱附近的热成型钢板,“八横七纵”的地板结构,就是为了电池包万一被磕到也能扛住。我拿手敲了一下副驾脚底,比我家那辆十年前的小SUV结实多了。
还有32km/h侧柱撞击,看似慢,其实对结构要求贼高。有一次邻居老宋喝多酒开车刮蹭过护栏,说回来左侧全瘪,但人没事。他现在换新车只认准带全方位保护圈的车型。这回EO做完,那几个关键传感器的数据师傅说“稳得很”。360°Safety 这个词之前觉得唬人,现在看来倒像句实话。
顺便插一句,小众配置里有个主动解锁功能,据维修站赵工讲,就算主控线路断掉,只要检测到严重变形会自动触发机械解锁。“以前老款韩系合资根本没有这玩意儿,”他说,“现在连B级以下都有配。”
操控部分其实很多人忽略。我亲戚去年冬天去长白山滑雪,用租来的油改电轿跑,一遇横风方向盘飘得厉害。这次北京现代直接拉着工程样车进高环,高速180码转圈时轮胎尖叫声特别明显,可驾驶员一点慌张表情都没有;模拟12级台风横风吹的时候,我偷偷录视频发群里,被哥们调侃:“你这是测坦克吧?”麋鹿76km/h通过,对比我上一辆法系小掀背勉强60码就打滑,这成绩确实硬核点。另外100-0刹停35米出头,是赵工跟我们闲聊时顺嘴提起,说比市面上同价位纯电SUV短不少,还笑称“要不是电子系统调教得好,你踩死刹车ABS乱跳”。
低温续航问题也是北方朋友常挂嘴边的话题。有段时间沈阳零下二十多度,我们群友拿自家混动和纯电一起冻夜测续航,新出的EO在-7℃环境舱测下来掉39%,据说国标线是40%。虽然差的不多,但北方老司机喜欢这种抠细节的劲头。不止如此,还有一个隐藏功能:如果外部充电桩兼容性不好,它还能自动切换协议重试,好几个修理店师傅夸这个设计“不挑食”。
本地化适应方面,北京现代倒是真舍得折腾。他们专门找来了30种奇葩路况做耐久,比如内蒙古沙石坑洼、四川山道急弯,还有珠三角水泡泥泞路。据厂家内部爆料,全流程120万公里耐久试验,每隔5000公里拆检一次底盘零件,有一次发现某批减震胶套提前龟裂,全线返工重做。在补能体验上,因为通过CCTA认证,新用户不用担心南北充桩标准不同的问题,上个月有位广州女司机分享,她去云南旅游一路基本没遇见过充不上电尴尬事,比她之前开的进口混动省心不少。
至于行业八卦嘛,有听厂里的老师傅闲聊,说未来3年准备推5款以上纯电车型,要抢10-30万区间蛋糕。而且2027年目标定到了1000公里续航+15分钟快充80%,不过懂行的人私下提醒别太当真,“规划归规划,到时候啥样还两说呢。”
最后想起来一个小插曲:去年夏天售后服务站接待了一台早期预生产版EO,被送来检查因为遭遇高速追尾事故。当时技师拆卸检查完毕发现动力总成无异常、电池包防护框架仅轻微变形,没有漏液或短路迹象,让保险公司的人直呼罕见。后来那客户专程请技师吃饭,说以后买新能源只认这种肯砸钱造底子的合资品牌。不过价格嘛,他还是忍不住吐槽一句:“要便宜点更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