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万买的深蓝S09,4个月后同价位电池从40度飙到53度,邓承浩5月承诺的一年保价成了空话
6月刚提车的李哥,9月8号那天正开车在路上,手机突然被车主群的消息炸了。“新款出了!”“还是23.99万!”“电池53度了!”他靠边停车,点开深蓝官网,盯着屏幕看了五分钟,一脚油门踩到底直奔4S店。销售见到他就躲,最后被堵在休息室:“你们三个月前不是说大电池版短期不会出吗?还说可能涨价?”那个销售支支吾吾半天,只说了句“公司决策,我也没办法”。李哥当场就炸了。
这场景,最近在全国各地的深蓝4S店反复上演。
5月份发布会上,邓承浩拍着胸脯说的“一年保价”,现在成了车主群里的笑话。协议上写得明明白白——2025年6月30日前下订,指导价保到明年6月底,包括降价和促销。可你现在这算什么?价格确实没降,但给后来的人塞了13度电池进去,还加了5C超充,这不是明晃晃地告诉老车主“你们买亏了”吗?
我上周去看过几个车主在APP上的投诉,有人直接贴出了购车合同和保价协议,逐条对比新旧款配置。算下来,新款多出来的东西,市场价怎么也得值个两三万。老车主要求换电池,客服回复永远是那几句:“技术难度大”“需要审批”“目前没有通知”。有车主把聊天记录发到网上,评论区全是骂声。
深蓝官方倒是发了个声明,说只有入门版加量不加价,高配版取消了移动中岛和电动踏板,要同等配置得加一万块。这解释听着挺有道理,但车主们不买账。你拿掉两个配件,换来13度电和超充功能,这笔账明眼人都算得清。况且,当初白纸黑字的承诺摆在那儿。
数据不会骗人。S09上市后月销量基本在两三千台徘徊,5月1630台,6月冲到3250台,7月又跌回2186台,8月2467台。这个成绩,对标同级别的吉利银河M9、传祺向往S9,确实不算好看。所以急着上新款冲量,背后的压力看得见。
翻翻深蓝这两年的记录,这种事还真不是头一回。去年3月SL03直接降4.2万,首批车主当时就闹过。年底全系降5000,又是一轮维权。最离谱的是今年5月,48万老车主的车机上被强制推送S09购车券广告,关都关不掉,有人倒车时弹窗跳出来差点出事故。每次都说是为了用户好,可用户的感受呢?
长安的财报上写得很清楚,深蓝这两年亏了45.71亿,资产负债率110%,净资产负35.03亿。今年年初定的50万台销量目标,干了8个月才卖出19.86万台,秋天直接把目标砍到36万。这种状况下,什么招都想试一试,能理解。和华为合作搞智驾,从荣耀挖姜海荣过来做总裁,该做的动作也都在做。
但汽车这玩意儿,跟买手机不一样。二十几万对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是一年甚至几年的积蓄。你今天为了销量这么干,明天为了清库存再来一次,后天呢?车主心里那道坎,不是发个公告就能过去的。
我前两天去店里转,听销售私下聊天,说现在好多客户都在观望,就怕刚买完又出新政策。本来挺心动的,看到S09这事儿,掉头就走了。这种信任一旦垮了,比销量数字难看更要命。
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快是常态,小鹏G9、蔚来ES7、极氪001之前也都遇到过类似争议。可深蓝这次不一样,时间卡得太紧,上市才四个月。而且邓承浩的那个承诺,不是随口说说,是写进协议的。
EPA1平台的底子其实不差,可以同时跑纯电、增程、氢燃料,灵活性确实高。华为的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体验下来也还行。硬件软件都不是问题,问题出在对车主心理的把握上。深蓝似乎总觉得,只要产品力够强,其他都能被原谅。
车主群里现在分成两派,一派继续维权,天天发帖找媒体;一派已经认命,打算尽快出手止损。深蓝客服的回复永远是那套说辞,车主们也懒得再折腾。但这股怨气,会在下次换车时变成实打实的流失率。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敬它一尺,它敬你一丈;你糊弄一次,它记你一辈子。深蓝想往上走,光靠配置和价格,走不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