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裁员那事,其实在群里早就炸开锅了,不光是朋友圈里一片“谁能想到大奔也捣鼓裁员”的调侃,4S店里都多少有点山雨欲来的气氛。去年那销量报表甩出来,问一句谁不心虚——营收跌、利润也跟着趴下,中国区卖得还一股脑儿往下掉。别说奔驰,宝马、奥迪基本都一个样,就是眼见着原先被扶上神坛的豪车头排,现在跟家门口盲盒似的,变得可随意了。
前阵子碰见老吴,邻居有三台车的那位,坐电梯顺口就哼哼,宝马X3在镇上“都快卖出20万的活价咧”。前些年留学生开回来的都是X3,穿街走巷多神气,现在倒好,朋友圈一堆人在瓜分金融方案,就是谁便宜谁拿下。老吴还戏说他有个亲戚在雷克萨斯店里干销售,几年前高峰加价买ES好意思称自己是“正经身份车主”,今年反倒变成打包赔笑送赠品。
没错,雷克萨斯这两年直接从“加价不要脸”走成了“打骨折送礼包”。我有个表哥原来买了个ES260精英,他开玩笑说自己99年花九万买杰士达的时候,没想到二十年后买个雷车还得靠捧场,真是风水轮转。那会儿店里宣传语是“买雷克萨斯不讲价”,今年直接低到让老车主上火。
至于这半年凯迪拉克、林肯,跌得更花哨。CT5优惠八万多,而且还连带一堆服务跟着送,逼得朋友圈里有人说“半价买别克、全款取凯迪”。林肯更惨,听隔壁修理厂王兴师傅讲,“林肯半年就那么几台,修的不光少,零件都得催单。”要说以前林肯那味道,动静就摆在哪,现在感觉混进一堆合资里头大家谁也认不清。捷豹、英菲尼迪在本地就更谜,销售都笑说“家人们自己练手开开算咧”。
砸着价卖车,这年头谁不心疼?其实骨子里,二线豪华这一波全被BBA拉下水。奔驰C现在甩手价23、4万都能上牌,宝马X3某些地方都冲到27、8万,别说三线小城市了。以前这价怕想都不敢想。业内有个传闻,说是奔驰和宝马悄悄把国产天花板当“短板”,意思是用白菜价拉活。
其实抢不过新势力,他们谁没点怨。理想、小米、问界,搞得跟带货主播似的,没点噱头都不好意思上桌。你说同样二十几万,拿得出来的是啥?车机能语音唠嗑、空调风能吹到你腋下、底盘还能智能软硬自调。我们还看过一个概念车型,比亚迪新出的汉,配了带有按摩功能的后排坐垫,这配置原来只有埃尔法或者迈巴赫才敢标出来。
别的先不提,冷门小配置——自动后尾门踢脚开关,在国产高配里头都扔进来了,雷克萨斯ES到现在还得选装不说还是半拉手动。车友群里有段时间热推啥主动夜视,听说蔚来新款ES7有,能直接显示路口暗影里有没有小动物,有人就吐槽凯迪拉克XT6也有类似,维修起来小一万五,真要碰见坏的,那才叫心惊肉跳。
新势力搞出来的语音连续识别、全景雷达,卖点都鲜明。大家都讲智能化,“扶手箱冷热一体”“透明底盘”“高速NOA”……五年前买豪车还追求皮质和噱头。现在你别说座椅加热,副驾小彩电都成标配,谁还看四五十万的老BBA那些什么记忆迎宾?
保养这块,曾经“豪华”两个字含着保值二字。现在常有二手车行吐槽,“雷克萨斯新ES两年四万公里,收车比奔腾还低。”身边表弟去年入手了辆凯迪拉克XT5,当时乐呵够,开一年卖掉,掉价跌得他心疼直说“下回认准国产,亏不起”。
维修师傅有句老话:时代变了不是谁水平不行,是活法没改。讲真,这一波价格掉下来,对买家是天上掉馅饼,对老车主就是翻车现场。说白了,隔壁小李用二十七万落地了新款C级,但新车开两年掉到十五六万,这掉头可太快。
至于德系、日系转型,有些人调侃说BBA跟自主品牌正好齐头。可是有师傅摇头:“智能硬件、OTA、云服务,这些BBA就喝点汤。”倒是宝马新i5和奥迪Q4 e-tron这些纯电,前端体验确实做得细致点,但和新势力那套老谋深算比,还不是输在生态。
厂里宣传惯性还没改过来,一到年关老一套“限时特价,错过不再”那种横幅贴满。可这会儿谁信?大家讲究“实际面子”,花个二十多万买辆眼看三年后缩水大半的车,师傅都说:“今朝换代快,买车跟换手机。”
热闹总归过去。车行里老赵边喝茶边乐:“我要是十年前买豪车,没准儿能当传家宝。现如今买的都是消耗品。”讲究的也罢,实用的也罢,无非都是这时代车轮下的小尘埃。
你说以后这批“折价豪车”都流进了二手市场,会不会真有一天老奔驰、老雷克萨斯重新焕发第二春?修车铺可能会忙上一阵,零件跟着涨点小价钱——人说老品牌命硬,这主意,只有打铁还需自身硬了。
信源乱七八糟:微信群八卦,销售丁哥喝酒埋怨,技术交流群扒拉出来的参数,修车铺王师傅的碎嘴,还有路边茶馆里赞助了一杯茶的小老板,慢慢拼出来的,说不准哪天又翻篇儿了。
全部评论 (0)